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汶川地震灾区巨变录:产业发展再生性跨越
时间:2010-05-10 来源:四川日报

  抓重建就是抓发展,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把产业恢复发展与优化经济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强灾区自身发展能力。
  震损企业全面恢复生产
  不仅要重新站起来,而且要站得更高。这是灾区所有震损企业的雄心壮志
  这是一个浴火重生的企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
  德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里东汽气势磅礴。2600亩的东汽重建园区内,19个加工中心已然落成,厂房总面积达66万平方米。
  在两年前的那场大灾难中,东汽成为受到重创最大的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7亿元。
  但灾难没有压垮东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东汽以最短时间恢复生产,并完成年度生产计划。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完成产量2800万千瓦,产能重新位居世界第一。
  “泰山压顶不弯腰”。不屈的东汽让世界为之喝彩。
  东汽异地重建,是我省工业重建中最大的一个单体项目,从2008年8月1日开工重建到竣工投产,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重建不是原样复制,而是瞄准“世界一流”的上档升级。以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加大核电、风电等新产品产出力度,实现生产经营的持续增长。
  今年,东汽产值将达到200亿元,这一数字是震前的一倍。
  不仅要重新站起来,而且要站得更高。这是灾区所有震损企业的雄心壮志。
  阿坝铝厂,也曾是一个让人伤痛的名字。
  地处汶川县漩口镇,与映秀镇相邻,是离地震中心最近的工业企业,也是阿坝州最大的工业企业。
  看看两年后的阿坝铝厂。产能,从震前的1.9万吨提升至今年的14.2万吨。不仅扩大规模,更要节能环保。两年来,阿坝铝厂投入5000多万元购置环保装置,废气废料回收率达97%,1吨电解铝产品节约近30元,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汉龙集团,这个扎根在德阳重灾区的民营企业,震后海外扩张的步伐越来越清晰。近日,汉龙在澳大利亚的投资项目交易已圆满完成,汉龙将在西澳皮拉巴地区开始世界最大钼矿的矿山建设。
  一座座重新拔地而起的厂房,一个个更加现代化的车间,一条条更加先进的生产线,一个个更为广阔的市场……
  到今天,因灾受损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达到99%。2009年,6个重灾市州工业得到恢复性增长。
  抓住援建机遇建设合作园区
  对口援建变对口合作,和援建省市共建工业园,搭建共同发展平台,成为灾区产业重建新模式
  北京-什邡产业合作园里,园区道路、自来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正在紧张建设。未来什邡工业经济如何 “转身”,北京-什邡产业合作园将是最大看点。
  产业规划为都市产业、环保节能和新能源机械加工产业,北京-什邡产业合作园目标直指3年内建成 “百亿园林生态园区”。
  对口援建变对口合作,和援建省市共建工业园,搭建共同发展平台,成为灾区产业重建新模式。
  如今,18个受援县市都与援建省市建起了产业合作园区。行走在一个个援建产业园,感受到的是灾区未来发展的强劲脉动。
  汉旺新城南端,汉旺无锡工业园正在崛起。规划用地1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主要承接机械加工、环保设备生产、仪器仪表制造、物流等产业。“要为绵竹留下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江苏省对口支援绵竹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李亚平说。目前,江苏和绵竹建设的江苏工业园、汉旺无锡工业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都已初具规模。
  在绵阳,北川-山东、安县-辽宁、江油-河南、平武-河北4个对口援建工业园,正全力构建绵阳灾后产业发展体系的强大载体。4个园区已有入园企业58户、协议引资46.8亿元。山东中国重汽、辽宁华晨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重大项目,随之落户绵阳。未来让人无限憧憬——4大园区建成后,将形成3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以感情为基础、利益为纽带、园区为载体、项目为支撑、制度为保障的对口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对口援建由物质支持向智力支持延伸、由“输血”向“造血”延伸、由单方受益向互惠互利延伸。
  在北川投资的山东天诺光电材料公司董事长朱焰焰的话颇具代表性:“投资北川,既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公司理性思考后的选择。”
  是援建更是合作,合作就必须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只有共赢,才能长久。
  2010年3月,四川党政代表团赴山东,2010年4月,四川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感恩致谢,学习借鉴,深化合作。
  将援建省市的产业优势与四川的资源优势深入对接,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合作友谊之花将常开不败。
  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
  灾区产业恢复重建最大变化,是产业空间布局的大调整,是产业结构的大升级。这不仅是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成果,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
  今年4月22日,广元市与世博会合作的 “绿色出行”碳中和项目低碳交通卡,正式对外发布。印有“门票上所购买的1吨碳来自四川省广元市”字样的“世博绿色出行”公交卡,向全世界展示广元低碳重建、低碳发展的成就。
  以重建为契机,广元埋头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按照能源低碳化、产业低碳化和增加碳汇这条主线,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震后,支持和争取中石油、中石化启动年产50亿立方米的气田开发方案,投资10亿元的“气化广元”项目开工建设。36户小炼焦、小水泥、小炼钢等高耗能企业关闭转产,251户产能落后企业实施煤改气。
  灾区产业重建,是一场强筋健骨的恢复重建,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发展洗礼。
  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的工业重镇德阳,正在向中国最重要、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世界上最大的大型铸锻钢制造基地强势迈进。2009年实施185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技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60亿元。
  灾后恢复重建给重灾市绵阳带来7300多个重建项目、2200多亿元重建资金,这相当于绵阳建市20多年来固定资产投入总额的两倍。如何把投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大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园区倍增计划”,大力推进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新三城”建设,绵阳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军工与民用光电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激光及核技术应用“五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路线图日渐清晰。
  “我们在抢抓高端产业发展上第一次与东部沿海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句话背后的语境是,成都紧紧抓住全球调整产业发展布局的历史机遇,在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
  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成都正实现大跨越。
  灾区产业恢复重建最大变化,是产业空间布局的大调整,是产业结构的大升级。这不仅是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成果,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一个个“特色”的背后,是对产业转型和百姓增收致富方面的深层次考量
  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白墙灰瓦,飞檐翘角,加上红色大门的点缀,喜庆十足。
  红豆村村民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搬进如此漂亮的新房,更没想到村里那棵红豆树会给他们的未来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红豆村的“点子”很浪漫:以村里一棵生长了1200年的红豆树为载体,发掘婚庆文化,开发婚庆产品,将红豆村打造成为西南第一“婚庆民俗文化村”。“一村一特色,一乡一品位”,在灾后重建中,依托优势资源,一大批特色产业立起来。
  在绵竹,金花镇玄郎村人重拾画笔,还办起了年画传习所,搞起年画游。过去,年画是手艺、是文化,现在,它更是玄郎人增收的门路。龙门山下,这样的年画村鳞次栉比,与新近种植的万亩玫瑰园、葡萄园、茶园一起,共同构成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沿山产业带。在当地人眼中,这就是未来的“东方阿尔卑斯”。
  在茂县南新镇牟托村,积极发展集观赏、垂钓、休闲为一体的特色鱼类养殖。在彭州,土地流转规模达19万亩,初步建成了西南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和黄村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现代农业园……
  一个个“特色”的背后,是对产业转型和百姓增收致富方面的深层次考量。
  “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梁明说的很有底气。梁明是剑门关景区“品香豆腐店”老板。今年4月29日,剑门关景区重新开放,不仅设施更完善,同时还将因灾失地农民安置点打造成特色古镇,与剑门关景区相连通,让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富民。梁明说,自“五一”节开张以来,每天的营业额都至少有几千元。
  今天的灾区,内生的重建力量越聚越大。产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振兴,为灾区当前和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东汽以最短时间恢复生产,并完成年度生产计划。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完成产量2800万千瓦,产能重新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东汽产值将达到200亿元,这一数字是震前的一倍。阿坝铝厂两年后,产能从震前的1.9万吨提升至今年的14.2万吨。两年来,阿坝铝厂投入5000多万元购置环保装置,废气废料回收率达97%,1吨电解铝产品节约近30元,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