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他们挺起灾后重建的精神脊梁
时间:2010-12-23 来源:民主法制建设 作者:顾静

     2010年,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决胜之年,收官之年,灾后重建的喜人成果一项项的展示在广大群众面前。成绩的背后,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群人,他们起早贪黑、不分昼夜地奋战在重建第一线,正是有了他们的超常付出,灾区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在废墟上坚强挺立。
     他——把家和办公室搬到现场
     他,经验丰富、干劲十足;他,身体力行、兢兢业业  ;他,待人诚恳、为人厚道。三江乡党委书记陈劲斌的眼中,李代君就是这样的人  :“他是三江、水磨教育和旅游服务指挥部的领导者、组织者、策划者,遇到问题他总是冲在第一线,有了他的统筹协调,很多重点项目才得以顺利推进。”
     地震后的三江乡、水磨镇,百废待兴。作为汶川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代君在本身繁忙的工作下,又担任了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副主任,水磨、三江和旅游服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负责区域内所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工作,这对于年过半百、又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来说,工作的繁重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在三江、水磨的受灾群众印象中,李代君身体一直很好,因为现场办公、现场做事、现场解决问题……三江乡、水磨镇灾后重建项目工地,到处能见到他的身影。
     在采访中陈劲斌讲了这样一件事,去年7月21日,下午才刚刚从水磨镇赶回到汶川,准备第二天赶往映秀调研的李代君,晚10点接到电话,三江乡灾后重建遇到问题,衣服还没来得及换,便改变了行程,立即赶往三江乡。晚上11点半到了三江乡,马上召开会议。初步向干部收集群众的意见,一一解决研究方案,这个会议一直持续到22日下午2点。300多条意见,长达30几页,每一页上都详细列着村民的姓名,需要解决的问题,大至房屋质量问题,小至老母猪流产,无一不详细列着解决方案。
     这份方案的背后,是李代君一天一夜的不眠不休,连开10几个小时会议的他,满脸憔悴之色,眼窝深深地陷了下去,身上的黄色T恤,已经皱得不成样子了。
     “不是我不会偷懒,是真的没有那个习惯”,李代君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便于在乡镇工作,他没有固定办公点和居住点,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干,把家和办公室一起“搬”到了现场。“在灾后重建工程中工作很多任务很重,应该说干部们都非常疲惫,作为党员的领导干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干部和群众做好榜样,带领他们、带动他们、鼓励他们把灾后重建工作做好,发挥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
     如今,三江乡、水磨镇已被确定为2010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的重要参观考察点,旅游节主会场设在水磨镇,三江乡、水磨镇将成为向世人展现灾后重建成果的典范,吸引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参观学习考察者。
     他——架起援建单位
     与灾区群众的“连心桥”
     走进“5.12”地震极重灾乡镇——平通镇,昔日的断瓦残垣、满目疮痍景象被高耸林立、别具特色的新式小洋楼所代替,受灾群众脸上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提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显辉时,更是赞不绝口。“在危难时刻,是陈显辉主任急我们之所急、主动排忧解难,地震后仅1年就入住“乡村别墅”了,现在比城里还安逸哦!”刚搬进新居的平通镇易阳村受灾群众朱达培感慨地说。
     时间回到2年前,2008年11月,河北省邯郸市对口援建人员即奔赴极重灾的平武县平通镇,开始了灾后恢复重建援建。邯郸涉及平通12个交钥匙工程、5个交支票工程,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牵涉大量的问题需要协调。联系平通的县级领导陈显辉把对口援建作为重中之重,带头联系最繁重、最困难、矛盾最尖锐的重建项目。
     对口援建工作千头万绪,任何衔接不到位就会造成工程的停工、延误。为了重建工程顺利进行,帮扶平通的工作组建立了每月2次的“援建工作调度会”制度和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积极会商、解决工程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在面对问题和矛盾,陈显辉总是第一时间站在矛盾的风口浪尖化解,最大限度地做化解协调工作,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009年农历端午节,邯郸援建与石坝村船头河社群众因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产生分歧,导致工程暂时停工。已两个多月未休息的陈显辉刚一到家就接到报告,他来不及歇息片刻,就连忙带上司法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人员赶赴平通,逐户向群众了解情况、分析原因,与受灾群众沟通协调、化解纠纷,经过艰苦细致的沟通,终于化解了矛盾,保证了援建人员有良好的施工环境。工作组“沉”到群众中去工作的做法赢得受灾群众、援建人员的高度赞誉,从而推动了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清漪江平通场镇段河堤需进行新建,工程一度长时间进度缓慢,这让熟悉平武气候环境的陈显辉忧心忡忡,因为河堤的建设不仅涉及李家院灭失宅基地需在中脊子的120多户农房重建,更有可能导致7、8月暴雨引起洪水决堤引发内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显辉每次到平通检查指导工作均要到河堤现场督促施工进度,并召集水务、国土、司法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施工方代表,30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快河堤建设,逐一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安排专人限期解决,终于在洪水来临前完成了防洪河堤的建设,防止了内涝的发生,也为120多户李家院建房户农房重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李家院农房重建已如期竣工。
     目前,高水平的规划、林立的高楼、焕然一新的基础设施……平通镇的群众感叹到  :平通基础设施水平至少向前跨越了40年啊!
     他——援建工地上的“拐杖部长”
     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在施工单位看来,他是一个严格的“把关人”  ;在领导心里,他是汶川绵虒灾后重建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是张彤,珠海援建汶川县绵虒镇工作组工程部部长。
     去年初,张彤刚到汶川就让珠海工作组的成员领教了他对援建工作的“狂热劲”。白天跑工地部门、晚上议政策法规……每天到凌晨三、四点才休息。去年6月4日,他不慎摔折了腿,可是对工作的热情反而更强烈。6月10日,仅在医院休息6天的张彤,就忍着骨折的疼痛,毅然回到援建工作岗位上,于是,在绵虒镇援建工地上,常有这样一位拄着拐杖的中年男人在重建工地上穿梭。
     去年10月19日,按医嘱,张彤前往成都复查情况。人还未上车,他就赶紧给设计院打电话  :“兄弟,你的设计图纸出来了没有?”“羊店三期,赶紧联系出来,赶紧开工。”刚上车,还未出板房,张彤的电话又打给了负责水利的同志。“我在车上一觉醒来,发现他还在打电话说工作。一到酒店,他又拿出合同与我讨论。”同事说起张彤的工作热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都服了他,好不容易出来检查一次腿,他也闲不住。”
     张彤和捐建单位的努力最终得到了肯定,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前夕,汶川县开展质量安全大检查,对13个援建市的援建项目进行质量大评比,最终绵虒小学质量总评分名列第一。“我一直认为,有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们做援建,任何工程都不能出现差错,不管是质量还是工期,都必须做到一百分。”在张彤眼中,每个工程都像他的孩子,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李代君、陈显辉、张彤……他们只是众多忘我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千万人之一,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今天,那些曾经满目疮痍、灾难深重的灾区大地,已经脱胎换骨,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