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毛主席在我家开会
时间:2011-06-24 来源:四川日报

  6月13日,如今住在中央红军“石厢子会议”旧址的叙永县石坝彝族乡村民王宗福(中)向群众介绍当年红军领导人曾居住过的房间。 本报记者 桑清 摄
  【现场】
    6月13日上午,“重走长征路”第一线采访团从泸州叙永县到达石坝彝族乡。石厢子为石坝彝族乡政府所在地,因一块形似箱子的巨石矗立场头而得名。1935年腊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在此运筹帷幄,在会议中迎来长征中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年。
  昔日会址 如今红色旅游景点
    上午10点过,四面环山、参天古木掩映下的石厢子场镇,显得宁静古朴。如今,这里仍留有许多红军长征时留下的印记。在场镇的坪街上,当年红军总部所在的万寿宫,电台、中华苏维埃银行、没收征发委员会、苏维埃纸币兑换处等,都挂上牌匾以作纪念。
    在坪街北角,有一扇不起眼的木门,门内是居民王宗福的家。沿着狭长的青石过道走进去,就会走入一段重要的历史。
    64岁的王宗福身穿彝族的服饰,端坐在自家堂屋的坐椅上。在他身后的堂屋正面墙上,一块写着“中央红军石厢子会议会址”的牌子彰显着这里的特殊。“当年毛主席就是在我家开会,做出了一项项重要决策!”老人自豪地介绍,他是从祖父王连山口中了解到这段历史的。
    1935年1月29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红军在川黔交界土城、元厚场一带一渡赤水,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国民党反动派调派重兵阻击中央红军入川,红军在川滇黔地区迂回运动,灵活穿插于重兵包围之中。
    1935年2月3日傍晚,中央纵队从云南摩尼抵达石厢子,那时,石厢子居住着75户人家,有汉、彝、苗民族400多人,大家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迎接红军。
    时值过年,红军将从土豪恶霸手中没收的粮食、衣物分给穷苦群众,并杀大肥猪与乡亲一起过年。
  争论三天两夜诞生三项重要议题
    “领导们不辞辛劳,就在堂屋里接连开了三天会。中途吃吃饭又接着开,有时还要发生争论。”王宗福说,之所以选在他家开会,因为王家房屋位于场镇中心,有两层高,堂屋有铁皮大门,屋外还有一处房和天井。开会时,红军楼上楼下层层把守,十分安全。
    经过三天的会议,产生了三项重要议题:一是讨论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二是讨论中央苏区的问题;三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确定由洛甫(张闻天)接替博古(秦邦宪)在党内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勤务兵看领导们太累,准备买下王连山家母鸡刚下的鸡蛋,给领导补身子。但王连山没要他们的钱。部队女兵则送了一床螺纹蚊帐给他们以表谢意。
   2月5日凌晨6时,会议结束。毛泽东等人只打了一个盹,上午10点过就告别石厢子,向云南威信进发。
  【点击历史】
    营盘山,位于叙永县城东郊一公里处,海拔约1000米,其山形同帽盒。营盘山扼制叙永东城门,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红军渡过赤水后曾在此激战,在营盘山上的橘林里留下佳话。
    1935年2月2日,红一军团红二师围攻叙永城时,右纵队一军团等部队经过营盘山。这时的营盘山上橘树硕果满枝,漫山红遍。红军日夜兼程,已两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战士们又饥又渴,见到橘子口舌生津,但却严守纪律,无人摘橘。
    后来部队查明,这一处橘园的主人是当地的土豪恶霸,便予以没收。红军干部把园划成几块,分批让路过的部队采食,并且单独划出一块留给当地的穷人。从此,红军“遵纪让橘”的佳话便在川南等地流传开来。
    脚踏营盘山,叙永东、西两城尽收眼底。如今,当地除橘树繁茂外,更是桃李满山。
  【记者手记】
    叙永县位于川滇黔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在石坝彝族乡场镇,当地政府为了纪念“石厢子会议”,于1998年在场镇上方的石林公路边立碑志史。
    当地群众对这段历史十分自豪。采访之时,烈日当空,记者看到一个老人和家人来到石碑前鞠躬。“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是历史壮举,感谢红军给我们这里老百姓留下的精气神。”老人说,自从碑立下后,只要有高兴事发生,他就要来叩拜。
    让老人高兴的事情太多。石坝乡过去困于交通不发达,经济难以起步。2007年石林公路建成通车,将山区与外界联通。这条路修建历时20年,在红军精神的鼓舞下,乡里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如今当地百姓养殖生猪,年出栏1万多头,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
    重走长征路,用心灵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在我们看来,老区人民的笑容和发展的激情,是对长征精神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