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民族团结的丰碑——踏访冕宁县“彝海结盟”遗址
时间:2011-06-24 来源:四川日报

  【红色记忆】
  红军在彝族群众护送下向北进发
  6月2日,记者来到冕宁县“彝海结盟”遗址,看着伟岸的彝海结盟纪念碑,心潮澎湃。
  时间回到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兵进四川凉山。蒋介石调动几十万大军企图把红军围歼在大渡河以南。中央军委派刘伯承、聂荣臻带领红军先遣队为大部队开路。
  当时,红军要摆脱国民党军队围堵,先遣队在凉山弃越西走冕宁。冕宁北部为彝族聚居区,由于国民党和地方军阀长期压迫,彝汉隔阂甚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先遣队于5月21日到达冕宁大桥,22日过峨瓦垭口,发现山林中彝人出没,企图阻挠红军前进。
  凉山州史志办公室的果基约呷说:“那时,山谷处有几人骑骡马过来,翻译认得为首的是彝族果基家支头人果基小叶丹的管家沙马尔各。翻译上前说,红军首长要同果基家头人谈话。沙马尔各立即去报告。红军群众工作队队长肖华随之向彝族群众宣传,红军是为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并告知,刘司令愿与彝族头人结为兄弟。”
  刘伯承骑马来到彝海子边的同时,果基小叶丹也来了。刘伯承告诉小叶丹,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主张彝汉平等。于是刘伯承和果基小叶丹在彝海子边结为兄弟。当夜,刘伯承在宿营地设宴款待小叶丹一行,将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授予小叶丹。次日,红军在彝族群众护送下向北进发。
  “1935年5月23日,毛泽东随大部队到达冕宁县城,接见了彝族代表及中共冕宁地下党代表。朱德总司令在此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从此‘长征’一词从冕宁传遍全国乃至全世界。”果基约呷说。
  【遗址新貌】
  “自助式发展”让百姓过上新生活
  6月3日,记者行走在冕宁县彝海乡,经过风貌打造的街道干净整洁,牛角飞檐的房屋绘着各式彩图,行商坐摊秩序井然,人人脸上洋溢着欢笑。
  勒帕村二组村民沙马木罗子盛邀记者到家中坐坐。青瓦四合院宽敞亮堂,客厅里,布艺沙发宽大舒适,一台宽屏超薄电视正播着新闻。“这么宽大的房子,城里人大都不敢想。”面对记者的感叹,沙马木罗子高兴地说:“‘三房改造’开始时,我第一个报名。”
  近年来,彝海乡“三房改造”107户,政府投入200多万元;风貌打造719户,政府投入140多万元。
  “发扬长征精神,苦干不苦等。乡上不搞包办式扶贫,提出‘自助式发展’口号,做事给群众讲明利害,干不干由群众做主,政府通过政策和有限资金进行引导。”彝海乡党委书记赵东说,全乡已建蓄水池22口,村道路12公里,组便道56公里,自来水和道路、电线和光缆全部进村入户。
  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和 “三房改造”同步推进,政府给每家每户发三根板凳,“让大家告别席地而坐、裹毡而眠的旧习俗。”赵东说,像沙马木罗子这样坐上沙发的家庭如今在全乡要占50%。
  在调整产业结构中,“自助式发展”让村民迸发内生动力。政府提供种苗、技术和市场信息,种什么村民自己定。村民的共识是:这高寒多风之地比较适合种核桃。
  沙马木罗子家房后就有大片核桃林。沙马木罗子说,去年挂果的3株核桃树,卖果子卖了900多元,如果76株核桃全挂果,将是一笔不小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