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间:2011-06-23 来源:四川人大网

四川省人大财经委办公室 任冬善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历史。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并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这就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刻地懂得,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真谛在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经验,将其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事业进步,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取得的。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之引领中国人民进行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但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而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萌生初始思想到明晰科学概念,由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到认识升华形成理论形态,由领导革命取得成功到领导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是一个艰辛探索的历史过程。
  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逐渐有了深刻、完整的认识。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之后,1939—1940年,毛泽东同志接连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精辟地阐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重要基础。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以这次会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在这场伟大变革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总结历史的和现实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许多重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以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指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作出新的阐述,强调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2001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论述,将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同时,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涉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民族化、当代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地上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体现出巨大的理论威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生命力,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作为救国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先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要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中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无疑是十分艰巨的,离不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出路。是否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只有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我们党的事业才能胜利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之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独创性经验,同时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概括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历史在前进,形势在变化,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根本要求。客观世界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的。视认识和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也必然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而失去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其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本身就内涵创新性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它批判地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中国传统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传统思想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就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坚持和发展的统一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只讲坚持不讲发展是教条主义,只讲发展不讲坚持必然走向修正主义的歧路,这是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也是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规律。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不读不得了;但每个新时代的理论家,都必须写出新的著作,以适应新的实践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要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路。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要向前看,就是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胜利前进”;并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生命线。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和开放的体系。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会不断产生新的理论形态。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下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