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立法专题

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建设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

时间:2011-07-26 来源:四川日报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双流样板”解析——对话双流县人民政府县长周先毅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近年来,双流县按照 “全域创建,突出重点,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 “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全力创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环境优美示范县城”,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形象显著提升。2009年双流县荣获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一等奖,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环境优美示范县城”。2011年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 “全国生态县”。近日,我们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与双流县人民政府县长周先毅进行了对话。
  问:周县长,双流县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积累了哪些经验?
  周先毅:近年来,我县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重大举措,坚持“四个结合”,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与统筹实施相结合,系统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按照“全域双流”的理念,统筹编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卫、城镇风貌、市政基础设施等各类专业专项规划,形成了全面覆盖、系统完善的规划体系,为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坚持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职责,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责任体系,专门设立了8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组,集全县之力,聚各方之智,分工协作,整体联动,常抓不懈,确保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坚持改善城乡面貌与完善基础设施相结合,联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按照“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重点在城区主要街道实施三线下地、路面改造和立面靓化,对全县各场镇的临街立面、场镇入口及重要道路沿线进行绿化、美化,高标准打造标准化农贸市场5个,新改建公厕55座;大力实施植绿造绿、拆墙透绿和植被恢复等绿化工程,全面加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广告招牌等管理,营造整洁、优美、怡居的城镇环境。加强环境保护监控,建成全省首个县级环境监察指挥中心,实现了重点污染源全天候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全覆盖;建成4个县级大型污水处理厂、28个镇级污水处理站和49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网344.5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域覆盖,全县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83.65%;建立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设立垃圾转运站点4000余个,全县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96.5%、处置率达100%;建成2个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和全省规模最大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有效促进餐厨垃圾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活垃圾全域处置。
  三是坚持严格治标与深入治本相结合,整体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严把规划控制、项目引进、节能减排“三个关口”,将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生态保护作为编制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切实提升源头治理实效。强化市容市貌、水环境、大气环境 “三项治理”,以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和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建筑工地为重点,全力整治“脏、乱、差”现象;以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努力实现废水、污水处置全覆盖;以扬尘治理、秸秆禁烧为重点,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坚持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各镇 (街道)、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切实提升长效管理水平。
  四是坚持多元投入与全民参与相结合,合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采取BT、BOT等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市政设施管护、园林绿化和环卫保洁,逐步形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成立公安城管执法中队,将公安的“治安”职能和城管的“治乱”职能有效整合,加大城管执法力度。积极推行数字化城管,运用网格化管理手段,形成了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志愿者的监督作用,组建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义务监督员队伍,设立举报电话,进一步调动了社会监督的积极性。广泛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共建共享城乡优美环境的浓厚氛围。
  问:在今后的工作中,双流县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周先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综合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切实加大力度、增添举措,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进一步突出治理重点。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向基层延伸、向村庄延伸、向盲点死角延伸的要求,以深化治理广告乱贴、垃圾乱扔、摊位乱摆、车辆乱停、河道乱污、工地乱象、乱搭乱建等“七乱”现象为重点,着力抓好农贸市场、城郊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环境治理,切实消除治理盲点和治理死角;以 “城中村”和一般场镇改造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塑造城镇风貌,提升城镇形象。
  二是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数字化城管,实行领导包网、社区包段、部门包格、干部包点的无缝管理模式,切实做到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责任到人。将治理工作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相结合,与整体提升双流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形象相结合,与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三是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社、进家庭、进景区、进社区、进军营“八进”活动,多形式多途径发动群众,激发全民支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全力开展讲卫生建健康城乡、有礼貌建礼仪城乡、保护环境建洁美城乡、守秩序建法制城乡 “四建”活动,以市民素质的提升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长久成效。

延伸阅读
  从街区干道到背街小巷,从集贸市场到“城中村”,从公路沿线到河道两岸……“全域创建”下的双流,处处清洁优美。
  从店招店牌的风格统一到街区风貌的规范塑造,从场镇打造到村庄规划,“示范带动”下的双流,处处绽放新姿。
  从“硬件”的完善配套到“软件”上档升级,从体制的改革创新到机制的建立健全,“创先争优”中的双流,处处迸发生机。
  这一切,缘于双流深化示范创建的“三步走”战略——
  第1步 倾力打造群众生活的“幸福家园”
  今年6月,双流县获得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县城”。与这一荣誉相得益彰的,是双流为群众创建的“幸福家园”。
  事实上,正是全域的纵深治理,为群众筑起了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人们清楚地记得,曾几何时,华阳滨河是出了名的“龙须沟”。
  示范创建中,双流县把这一区域的治理列入亮化示范工程。从设计到规划,从施工到管理,处处严谨细致。半年过后,滨河以全新的面貌示人:以蜀锦为主题的整治,让这里的河美景美。每当夜幕降临,滨河流光溢彩,县委书记高志坚参观完后高兴地称赞道:“这个工程既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好的生活休闲环境,也提升了华阳甚至双流的整体城市形象。”
  不仅如此。在区域内多条城市快速通道上,双流县除种植香樟、广玉兰、天竺葵、银杏等高品质灌木,还在路段上选择视野宽阔的范围作为“节点”,选用高大乔木、球形植物与多年生宿根花卉组合搭配,并选用特型植物、桩头等景观素材作为路口景点,进行特色景观打造。双向八车道的双楠大道,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和自然绿色景观融合在一起,彰显了双流国际新城的时尚品质;西航港长江路则以电脑、鼠标等主题雕塑,诠释片区高校云集的蓬勃朝气。而与绿道同步的路灯工程建设,更使双流城区的夜晚璀璨夺目,分外美丽。
  锦江、杨柳河等多条河流清澈动人,锦绣东山如绿缎绕城,川西风格的民居妆点着沃野千里的土地。
  在双流,城乡治理与现代气息相生相融,人文禀赋与时代理念相辅相成。乡村城市共同发展的同时,各自彰显鲜明特色,体现不同的美景,展现出了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迷人风姿,正成为西部城乡一体建设的样板。
  在打造运动、文化、生态、怡居双流的同时,双流县着力建设特色小城镇,突出区域特色,准确定位城镇功能,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新村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整治等,着力改善基础生活条件设施。“通过3至5年的建设,双流的群众会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适、自然、生态的好环境,生活会更加幸福安康。”高志坚对未来充满憧憬。
  幸福的双流,正向世人走来。
  第2步 创建上档升级
  在全面巩固示范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双流坚持科学规划与统筹实施相结合、改善城乡面貌与完善基础设施相结合、严格治标与深入治本相结合、多元投入与全民参与相结合,掀起创建 “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的热潮,“平安畅通工程”、“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专项建设活动一浪高过一浪。
  宏图战略一旦与细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成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时,一定会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如今的双流,农村风貌如画,场镇规范整洁,城市管理有序。种种美丽的城市细节,一一印证着决策者的大智慧、大思路、大手笔。
  全新的双流,正向世人走来。
  第3步 建设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
  “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是双流的决策者们对双流未来发展的定位。
  支撑这一理念的,是“五大新城”战略: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打造产业新城;彰显田园本底,着力打造生态新城;注重内涵提升,着力打造文化新城;围绕幸福舒心,着力打造怡居新城;引领现代潮流,着力打造时尚新城。
  “按照规划,我们将东升街道、华阳街道、西航港街道、万安镇、正兴镇、公兴镇、胜利镇、黄甲镇、九江镇、黄水镇、彭镇等区域作为城市整体,力争用3-5年时间,使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居住100万人。而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是自然生态。”高志坚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规划显示,到2015年,东升、华阳、西航港旧城等改造将全面完成,白河景观打造和锦江、江安河沿线综合整治全面完成,麓湖片区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城市增绿和光彩工程以及城市门户景观和重要节点打造全面完成,龙泉山脉生态全面恢复,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生态质量、整体形象和文化品位得到全面提升。
  “五个全面”,彰显的是决策者的胆识,更是对“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无声注解。
  不仅如此,双流人还将用“产城一体”的理念,在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的承载体“现代工业新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创意研发、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打造“现代国际新城”;加快发展航空枢纽服务和临空物流、临空商贸等产业,打造以临空经济为特色的“现代空港新城”。
  世界的双流,正向世人走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