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安全离百姓有多远 ?

时间:2009-10-10 来源:人民权力报 作者:徐冰 滕军伟
  

  猪肉价格起起落落,始终不变的是消费者对“放心肉”的期盼。尽管国际上已经证明当前的甲型H1N1流感不会经由猪肉传染,但仍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恐慌,猪肉安全问题仍是当前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日前于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2009世界肉类组织第五届世界猪肉大会上,猪肉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国内外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讨论的焦点。
  “放心肉”离我们有多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对猪肉安全问题“耿耿于怀”。为了防止在集贸市场上买到“问题猪肉”,不少消费者仍坚持到大型超市购买猪肉。
  近两年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这一行动被形容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我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
  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对肉类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作了具体的要求。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正在抓紧制订相应的配套规章规范,以确保《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效执行。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向欣近日表示,商务部正会同财政部在全国10个省市先行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和尝试多种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做法和经验,用3年至5年的时间在全国形成生猪屠宰及肉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的新机制。
  养殖技术的“革命”让猪肉更“放心”
  作为猪肉生产的源头,生猪的养殖方式是保障猪肉安全的重要环节。据山东省畜牧总站畜牧师周开锋介绍,传统的猪舍里存在大量粪便和蚊虫,由于生长环境恶劣,生猪的疫病抵抗力降低,生猪的安全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生猪养殖模式开始在中国多个省市得到推广。这种养猪模式一改过去养殖场内粪便污染、蚊虫乱飞的情况,让猪回归到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又被称为“自然养猪法”。
  自然养猪法是由锯末、稻壳、谷糠等垫料铺成80厘米厚的发酵床,通过添加天然盐、微生物、营养剂等物质,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分解猪的粪便,避免病菌传播,具有无臭味、节省成本、提高猪群抗病能力等特点。目前,自然养猪法在山东、福建、吉林等省得到大面积推广。
  周开锋说,由于微生物发酵,垫料下温度较高,杀灭或抑制了细菌、病毒的繁殖,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同时,由于猪舍环境改善,猪病发生很少,几乎不用抗生药物,提高了猪肉品质,解决了猪肉的药物残留。
  原中国畜牧协会猪业分会副秘书长荆继忠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自然养猪法有效解决了养猪带来的污染问题,提高了生猪抗疫病能力,对保障猪肉安全有重要意义。
  从农场到餐桌的猪肉安全追溯系统
  猪肉安全包含多个链条,从生猪的养殖、屠宰、猪肉加工到配送、批发和零售,环节众多,监管部门繁杂。要把所有的环节纳入监管,发现问题时有章可循,猪肉安全追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
  在第五届世界猪肉大会上,向欣表示,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广建立覆盖屠宰、配送、批发、零售各环节的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
  建立起可追溯制度后,一头猪出栏以后,每一块肉通过终端就可以扫出肉来自哪头猪,这头猪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喂了哪些饲料,用过哪些疫苗和兽药等信息,一目了然。
  专家认为,把生猪养殖、屠宰和肉品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的信息纳入全过程监管,实现可追溯,确保了责任追究准确、及时、有效。猪肉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后,猪肉安全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