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官德”建设需要“三驾马车”拉
时间:2011-09-26 来源:人民权力报

  所谓“官德”,乃是为官者的职业道德,是官员的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掌管着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权力,地位特殊,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其言行举止具有放大效应和示范效应,对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其“官德”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百姓福祸。这也是古人所说的“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的深刻内涵。
  令人痛心的是,当前有的官员“官德”缺失现象日益凸显。《荀子》有云:“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因此,对部分官员的“官德”失范行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探究其成因,对症下药,铲除其滋生的土壤、泛滥的温床。
  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不是谁的“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以笔者之见,“官德”建设需要“三驾马车”来拉:既需要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更需要从制度机制上强化约束,还需要社会监督予以辅助。只有把官员自律与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内外兼修,才能实现“官德”提升,促使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首先,要大力提升官员的道德素养。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决策者、执行者,要始终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个人看轻一点,把名利看淡一点,慎微、慎独、慎交,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其次,要靠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官德”缺失就会造成权力滥用、腐败滋生,那些被绳之以法的贪官污吏哪一个不是先失了“官德”底线?因此,只有从制度上筑牢堤坝,建立一套规范、一个体系,包括选拔机制、养成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才能使道德“软约束”获得制度“硬杠杠”的威力,让官员不敢贪、不能贪。
  再者,离不开社会监督。创造条件让群众能反映、会反映、敢反映官员的失德行为是迫使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如果将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必会促使领导干部更加自重、自醒、自警,从而自觉加强“官德”修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
  总之,“官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其中,领导干部的自觉能动性是内在动力,制度约束是根本保证,社会监督是有效配合。只有将三者统筹运用,打造出“官德”建设的“三驾马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官员的“官德”水准,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高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