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反思:失语与幻象——读骆平长篇小说《药道》
时间:2011-10-08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李文倩

  作为一个文学阅读者,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我做不到 “为艺术而艺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能够引发我持续而强烈阅读兴趣的东西,是文学书写对象本身的力量。
  说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作家骆平笔下的都市人物。《药道》中的人物,似乎都害了可怕的“失语症”。不是说他们是一群“沉默的羔羊”,没有任何话语权。相反,他们一个个能说会道、巧舌如簧。既然他们都如此能言善辩,为什么还说他们“失语”?用日常性的话语来回答,我只有一句:因为他们都不说人话。较为细致的分析如下:不管是电影台词,还是网络上流行的段子,这种话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这个段子,你能说,我也能说。你当然可以说,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同样的台词或段子,效果并不一样,同样可以体现出使用者的个性或曰独特性。在这里,不管是作家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的理解是,作家似乎采用了一种 “戏仿”的表达手段。
  语言是文化之根。“失语”的结果,必然是将生活幻象化。反过来,现代都市人这种幻象化的生存,又成为他们信念崩溃的佐证。没有什么好顾忌的,身体的狂欢是唯一的选择。费氏集团并没有生产毒品,但他们所生产的那些药,何尝又不是毒品呢?!
  都市生活的幻象化,一方面的表现是一种极端的幼稚。正如原来的莫仁希,“人生理想是遨游太空,在月亮之上建一幢别院,而后老死于外星球。”KEN的性格中也有这样的“呆气”和“傻气”。当然,这个人物的身上,似乎还有一种贾宝玉式的古典气。幻象化生存的另一种表现是极端的冷漠化,惟“财”是举唯利是图。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是费智信。这个人物自有其复杂性,我们在这里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对费智信的冷漠与残忍,听其言观其行,你可能会有更充分的认识。作家写道:“‘死个把人算什么?!’费智信漠然道,‘你爹我,每前进一步,踩在脚下的,都是软绵绵的尸体,而不是鲜花加美酒。’”可谓“触目惊心”,令人发指。当然,在这个人物身上,也蕴涵了作家本人的价值判断。骆平曾说过,她的写作追求一种“社会良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费智信悲惨的下场,表明了作家本人对这种社会不正常现象的严肃的批判立场。
  叔本华在《论美》一文中说:“小说家的任务不是叙述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把微不足道的事情处理得引人入胜。”从这个意义上讲,骆平的小说无疑是成功的。她写那些痴男怨女,写他们的生活方式、爱好、吃喝、花销等等,无不细致入微。甚至是某个人的眉梢一动,也难逃作家“法眼”。我看她写那些听都没听过的吃吃喝喝,很是馋人。这方面,我很怀疑她受了曹雪芹《红楼梦》的影响,直面生活,用一管妙笔写来,处处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