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我国文化产品创作空前繁荣
时间:2011-10-08 来源:四川日报

  国庆黄金周首日,来自上海市郊松江区的打工妹王琳和全国各地的4万名游客一起,在上海世博会纪念展上流连忘返,重温“世博记忆”;在和平影都,钟先生和女友面对排片表上包括从高科技魔幻大片 《白蛇传奇》到全明星阵容主旋律影片 《辛亥革命》在内各种题材的国产影片感到“难以选择”……
  上海国庆文化市场的 “红红火火”正是我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各地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以及文化部门一系列扶持鼓励文化精品工程的实施,我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正在呈现一派空前繁荣景象。
  体制改革激发文化生产力:带来创作繁荣
  国庆期间,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正在上演木偶剧《喜羊羊与灰太狼之2》《黑猫警长》。从15日开始,其经典剧目原创大型奇幻剧《猴王》也将继续在这里演出。这部剧目自2008年5月1日公演以来,深受儿童观众喜爱,最高单场收入达11万元。而中国木偶艺术剧团自2006年9月转企改制以来,也彻底改变了连年经营惨淡的局面。
  由上海电影集团和长影等联合出品的史诗影片《辛亥革命》,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问世,它集合了成龙、李冰冰、赵文瑄、孙淳等两岸三地70多位华人明星,上映一周来票房已近2000万元。近年来,整体转企改制,让濒临绝境的上影厂重新挺立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潮头。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一大批文化领军企业的文化生产力都得到大大提升,正在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创作激情与活力,诞生了大批深受市场和观众欢迎的文化精品。
  扶持文化精品工程,促进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繁荣
  有关文化部门为发挥重大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导向作用,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实施重点艺术工程和规划,保护传统艺术,扶持精品生产,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繁荣。
  文化部相继推出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国家重点京剧院保护和扶持规划,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和扶持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在这些工程的有力促进下,我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空前活跃。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对部分本来就有较好基础的舞台艺术作品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使之成为演得开、留得下、传得远的艺术精品。工程每年投入4000万元,总额2亿元,京剧 《宰相刘罗锅》、舞剧 《大梦敦煌》、川剧《变脸》等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剧目都在精品工程中脱颖而出,得到国家的扶持资助和宣传推广,成为代表当今舞台艺术创作水准的优秀之作。
  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和17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重点扶持了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的15个京剧新剧目的创作,如《成败萧何》《飘逸的红纱巾》《北风紧》等。规划实施5年来,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共创作新剧目76台,整理改编传统剧目266台,演出13930余场。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丰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
  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空前繁荣的同时,国家也正在通过各种举措让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丰硕成果能够实现全民共享。
  国庆期间,从世界各地到上海的游客,无论在图书馆、美术馆、商业广场和剧场中,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到免费的展览、演出、讲座、艺术普及课程和“大师班”活动……统计显示,上海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仅在室外举办的公益文化活动就达到1018场,平均每天超过145场。
  而即将在10月18日开幕的第1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民生”也将成为关键词。占总体比例约15%的近两万张优惠票,将让文化福利的杠杆向外来务工人员、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倾斜。
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 周玮 郝静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