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之前央视综合频道热播后,《辛亥革命》正在央视八套重播,继续受到观众追捧。日前,记者采访了该剧的几位主创人员。导演李伟称,拍摄《辛亥革命》是带着现代人对那段历史的情怀,去还原当时的历史。 □本报记者 张立东 全景再现辛亥革命 大型史诗剧《辛亥革命》全景再现了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一举推翻清朝政府,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准确讲述辛亥革命的电视剧作品,成功塑造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杰出的辛亥革命先锋人物,热情讴歌了为革命壮烈牺牲的邹容、陈天华、秋瑾、徐锡麟、林觉民等先烈,深刻揭露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假立宪、真复辟的丑恶面目。 “演员要把自己的立场变为人物的立场。”李伟介绍,《辛亥革命》中要求所有演员不可以仅仅背台词。这样一部历史巨作,就是尽可能让观众感兴趣,要所有戏都生动起来,让人感觉是真实的,就像回到那个年代。 “仅靠文献资料纯粹地还原历史,又会显得枯燥。”李伟说,此次《辛亥革命》采用了史诗的方法,带着今天的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感受和感怀,去再现那段历史。其实,这段历史本身就充满故事性和曲折性,就足以让人充满敬意。 剧本七年磨一剑 《辛亥革命》编剧王朝柱已经70多岁,被誉为“中国编剧第一人”,创作了 《李大钊》、《长征》、《延安颂》、《解放》等近50部长篇作品。“不敢造次”是王朝柱对待自己创作的态度。他透露,为了创作电视剧 《辛亥革命》,他做了7年准备,读了大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并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自己甚至因感觉到历史细节和线索难于捕捉而痛哭。 王朝柱称,电视剧版《辛亥革命》的叙述方式很特别,“我们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现人物和事件,其中很多史料是以往相同题材影视剧中从来没有涉及过的,对很多观众来讲都很新鲜。”比如,孙中山得知一场战役取得胜利后,激动得腿抽筋了,这一细节的描写突出了人物心理,让观众在了解历史和人物的同时,同时兼具趣味性。 拍摄《辛亥革命》之前,剧组就确定了一个共同的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带着对那段历史的情怀,在大的事实面前不虚不假;但是小事件中,某个人物的态度、表现都是即兴的。 剧组进入“历史状态” 拍摄这部戏,导演李伟给剧组演员下了一道命令:回到历史状态。 “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一次巨大变革,这样一个严肃的事情,在之前的影视剧中都是带着一点戏说的方法去讲述的。而这次我们不要戏说,要还原历史本来面貌。”李伟说,《辛亥革命》里每一个人物都经得起历史的考证,没有一个故事和情节是误导观众的。 剧中历史人物多达200多位,演出阵容强大。其中,由演员马少骅饰演的革命先驱孙中山,是全剧灵魂人物。曾先后6次在影视作品中出演孙中山的马少骅被认为是华人影视界最像孙中山的演员之一。这个“像”,不仅是外形上的契合,更是他对角色人物揣摩后的真实还原。 “要把孙中山的人生轨迹表现出来,对我来说有不小的压力。我反复揣摩人物、场景,用心体会和理解孙中山,在表演中还特意设计一些小细节,以求让角色更加丰满。”马少骅透露,为了让形象更贴近原型,他特别在鼻子处注射了药物,以求鼻子挺直更像孙中山。 (图片由剧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