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异人王民平
时间:2011-12-23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姜明

  民平者,蜀中异人也。民平48岁始举画笔,遣情丹青,笔走龙蛇,自成一格。以知天命之高龄修习绘画,此一异也;左手作画,右手写文章,左脑搞管理,右脑搞艺术,左右生辉,相得益彰,此再异也。异而不俗,卓而不孤,油彩与水墨融合,业绩与心迹共舞,此三异也。
  2011年五一小长假,携夫人和小女赴成都画院,赏王民平个人油画展。下出租车,暴雨如注,三步并作两步,蹿入画院长廊,三人俱成落汤鸡。既来之则安之,且让我等在这个清凉夏日,以无比清凉的身体和心境,来约会这一场名为“燃烧的冰激凌”的视觉盛宴吧。
  燃烧的冰激凌?病句吧?冰激凌怎么会燃烧?七岁的女儿不解。但很快她被墙上画作浓重而艳丽的色彩吸引住了。大红大紫,大黄大橙,不加掩饰,不加修饰,不加囿役,汪洋恣肆,横塞画布。女儿在这里轻易地找到了共鸣:这里就是梦想的空间,就是幼儿园和小学校园里通行的暖色调。她昂起头,背着手,边走边看,还不住地点头。小小的童心,在敞亮的色彩面前,似乎找到了归依。
  我的心里也暖意涌动。民平用色极尽奢侈、夸张,可以说,暖色就是他的皮肤,他的灵魂,他的商标。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是温暖的,花朵是橙色的,荷叶是橙色的,草原还是橙色的。橙色挤满了每一个画面,橙色流动在画廊的每一个空间,橙色在成都画院的天井和回廊间奔涌和激荡。橙色是生命的小精灵和激情的大写意,它焕发我们的热情,涤荡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亲情。橙色是爱的颜色。
  他是色彩的富翁,他挥 “金”如土。但他不是色彩的奴隶。色彩为他所用,为他壮胆和示威,但王民平油画的内里,却是会呼吸、有肌理、懂感情的。有一个展厅,集中了反映西藏自然和人文的画作,大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天空高远,雪山巍峨,河流清澈,河谷一如既往地明艳,整个画面干净灵动,其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心驰神往。而在褐色大漠中苦行的《行者》,又将世间的苦与烦、参与悟,工笔写来,禅意十足。好多作品都是通过眼神来传神,主角们眼神各有去处,空洞与坚定,游离与质疑,画布之上,似乎可以听得见声音,闻得到檀香。这组作品我十分喜欢,以之为王民平的代表作之一。
  民平写荷,情有独钟。清荷成片、露珠翻天的场景却少见,多是残荷断茎、枯枝败絮;多是死水微澜、污泥涸泽。火红色的荷、褐色的荷、灰色的荷……不写实,写意。荷是外在化了的心,心是对象化了的荷。《残荷》是民平的最爱,基调却是他不常用的灰黑色,茎无力,残无边,秋光一败涂地,万事苍茫无依。画家痛失慈母的哀恸,应和着爱妻罹患抑郁症的煎熬,《残荷》写尽了画家的心迹,也让中国画的写意笔法,与油画的粗粝大气,成功接壤,浑然一体。我想,这就是民平独爱这幅画最主要的原因吧。
  这就说到了王民平油画的主要艺术特色了。我觉得他其实就是一个“易胆大”、“王有才”,他就是一个混搭高手,他用油画的颜料在画布上画画,画面上却是中国的气韵和风骨;他用最极端的方式挥霍色彩,却在最隐蔽的角落,以墨白墨黑,招供心事。混搭显然是不容易的,它会让艺术变得四不像,画家本人还得背负“糟蹋艺术”的恶名。王民平的成功就在于,他居然让水墨与油彩和衷共济、相映成趣。这个是不简单的。
  “娃是好娃,吃得太杂”。他自己是这样说的。我倒觉得,半路出家的王民平,是个令人十分可喜的异人,你想,都这把年龄了,不会唯书本唯名家,在老山打过仗的身子早已百毒不侵,真正能够入眼入心进而入画的,一定是自己嚼烂了、悟透了的东西。风光也好,人情也罢;国画也好,油画也罢;做人也好,做事也罢;画画也好,喝酒也罢;一个真字摆在那里,中西结合,刚柔并济,不以规矩,自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