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进高校当教授,向来有“挂羊头卖狗肉”的质疑。口水甚至殃及到“作家教授”。近日,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毕飞宇被证实已成为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正式教授,并且“毕飞宇文学工作室”已在南京大学挂牌成立。有人怀疑,“这是不是打名家牌的又一次炒作呀?”
最近几年,作家当教授已经不是新鲜事。前有王安忆、马原、莫言、王刚等步入高校,近有梁晓声、刘震云、阎连科等到大学讲授写作。从媒体报道的教学效果来看,则是冷热兼有。作家王刚经历过激情四溢开讲契诃夫,结果和学生大眼瞪小眼的尴尬,但是贾平凹在西北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任教时,学生反响相当不错,甚至还有学生逃专业课去听他的文学讲座。
笔者认为,作家当教授,基于自身文学素养以及创作实践,完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教材的、更为新鲜的视角。大学里的文学院,偏重于学术研究、不注重写作兴趣和技巧的培养的并非个例。而作家上课,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另外一面,他们多年写作积累下的深厚文学功力、实战写作技巧,和文学理论不同,可以发散学生的创作思维。贾平凹在任教的时候,喜欢把自己对文学的感悟和体会融入教学中,学生们认为可以获得文化精神上的感染。不仅如此,作家教授们还可以就自己的经典作品来一次解剖式的创作漫谈,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写作的直观印象。
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知名作家往往本身也是学者、教授,比如鲁迅、朱自清、徐志摩、老舍等都曾有过在大学任教的经历。而在当前高校的教学氛围中,或许,更需要将作家引入大学,激活大学的文化生态,让学生们离真实的文学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