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百岁老人 古书里抄出荣誉博士
时间:2013-06-14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吴晓铃

  宜宾竹乡长宁,今年即将100岁的老人姜平齐是当地的“名人”。这不仅因为他在期颐之年依然鹤发童颜,还因为他从60岁开始,就一直坚持抄写古书。几十年来,不仅把《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抄了上千本,还在87岁的时候,因为抄写古书有感而发的一篇论文,被聘为英国皇家联盟科学院荣誉博士。如今,老人因视力下降不再抄书,却常常手不释卷。他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学不完。”

   从爱读书爱上抄书

   5月20日下午,姜平齐午间小睡之后,照例取出一本线装书津津有味看了起来。最近十几年,他上午外出找人喝茶,下午看书,已是雷打不动的习惯。不过,姜平齐看的这本书和一般的有所不同。他看的这一本,是自己多年来一字一句抄下来的。打开书柜,《读史杂抄》、《资治通鉴读抄本》、《读通鉴论》、《周易全书》、《古籀文集》……他抄过的古书多达数十种。

   爱上古书,和姜平齐的成长经历有关。小时候,上私塾,学四书五经。后来从重庆大学化学系毕业以后,一边教书一边自修儒家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姜平齐在茶厂种过茶,也教过书。退休后,他回到乡下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恰好邻居家里有很多书,便去借来看。刚开始,姜平齐还只是边看边用毛笔摘抄,写读后感。渐渐便开始抄书,“我还记得抄写的第一本古书是《说文解字》。”

  宜宾竹乡长宁,今年即将100岁的老人姜平齐是当地的“名人”。这不仅因为他在期颐之年依然鹤发童颜,还因为他从60岁开始,就一直坚持抄写古书。几十年来,不仅把《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抄了上千本,还在87岁的时候,因为抄写古书有感而发的一篇论文,被聘为英国皇家联盟科学院荣誉博士。如今,老人因视力下降不再抄书,却常常手不释卷。他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学不完。”

   从爱读书爱上抄书

   5月20日下午,姜平齐午间小睡之后,照例取出一本线装书津津有味看了起来。最近十几年,他上午外出找人喝茶,下午看书,已是雷打不动的习惯。不过,姜平齐看的这本书和一般的有所不同。他看的这一本,是自己多年来一字一句抄下来的。打开书柜,《读史杂抄》、《资治通鉴读抄本》、《读通鉴论》、《周易全书》、《古籀文集》……他抄过的古书多达数十种。

   爱上古书,和姜平齐的成长经历有关。小时候,上私塾,学四书五经。后来从重庆大学化学系毕业以后,一边教书一边自修儒家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姜平齐在茶厂种过茶,也教过书。退休后,他回到乡下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恰好邻居家里有很多书,便去借来看。刚开始,姜平齐还只是边看边用毛笔摘抄,写读后感。渐渐便开始抄书,“我还记得抄写的第一本古书是《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