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用艺术丈量爱折翅天使绘出五彩梦
时间:2013-06-14 来源:四川日报网

  2009年3月26日,艺术家周春芽捐资发起了艺术助残公益组织五彩基金,以艺术形式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致残的学生提供心理康复治疗,并培养他们的艺术技能,使之重拾生活信心,用画笔描绘人生五彩梦。

 五彩基金的艺术老师多为自愿义务加入的艺术家,他们采用上门教学、个别辅导的“艺术流动教室”模式,为每个残疾学生进行现场艺术辅导。从2009年发起至今,五彩基金已经走过4个年头,目前,长期受五彩基金资助的残疾青少年已近200余人,救助范围也从地震致残青年逐步扩展至非地震致残的国内及国外的残疾人士。

 5月25日,五彩基金为其资助的第一批10名因震致残学员举办了毕业展——“丈爱——五彩基金2013大学毕业生精品展”。

 5月25日,成都蓝顶美术馆“丈爱——五彩基金2013大学毕业生精品展”上,坐着轮椅的唐仪君微笑着与每个站在身旁的观众合影。他的笑容,就像他背后的油画,明媚又生动。

 这次展览展出了包括唐仪君在内的10名因震致残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完成的71件艺术作品,包括油画、纸本作品、平面设计、包装、模型等。“今天看见他们的毕业作品,我有些吃惊……他们已经进入了专业的艺术领域。”艺术家周春芽在展览前言里这样评价道,他也是资助这些学生的艺术助残公益组织“五彩基金”的发起人。

 5年前,这些少年还只是绵竹东汽中学的普通高二学生。他们在“5·12”特大地震中不幸致残,5年后,艺术又将美丽的梦想还给了他们。

 对于震前从没摸过画笔的他们来说,这无异于一个奇迹。

零绘画基础上筑梦

 2008年6月,周春芽在成都一所医院病房见到李丹时,她右手高位截肢,剩下的左手也没有恢复知觉。“想不想用左手学画?”一脸迷茫的李丹没有立刻回答。“左手连写字都吃力,还怎么画画?”她并不相信自己还能画画。

 但周春芽的鼓励让李丹拾起了信心,她成为“五彩基金”的第一个学员。在医院康复的日子,李丹先从练字开始。最初左手还未完全恢复知觉,她就让妈妈帮忙抬着手臂,用水彩笔在纸上练习横竖笔画。每天超过13个小时的超负荷练习,这对柔弱的她来说太难了。

 今年22岁的唐仪君,双腿高位截肢。是李丹的高中同学,也是参加此次展览的五彩基金学员。他坐在轮椅上,始终微笑着面对每个人。

 “五彩基金的老师对我说,我可以把画画看作是一门技能,将来能用来谋生”。最初的选择,不浪漫,但务实的目标,为唐仪君指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方向。

 耿波是五彩基金的艺术教师,他见证了艺术如何引领唐仪君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2009年三四月份的时候,东汽中学的新校舍还没建成,唐仪君就和其他五彩基金的学员在简易板房里上艺术课。肢体的伤残给生活带来的障碍和痛苦是非常具体的。有一天深夜,已经两点多,耿波发现唐仪军还没有睡,问他要去做什么,唐仪君说还有一桶衣服要洗。

 除了生活上的不便,唐仪君还要面对绘画时的诸多艰难。比如无法画大尺幅油画,颜料总是调不好,画框移动每次都要麻烦同学……唐仪君说,开始学绘画时,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他都需要别人帮忙,他有时会很沮丧,想哭。

 2010年春节过后,距离3月底的美术院校专业课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唐仪君和李丹开始了高考前的艺术集训。那段时间,他们与其他学员一样,不到6点就起床,早自习复习文化课,8点左右开始绘画练习,除掉吃饭时间和短暂休息,一直要画画到深夜。

 在五彩基金艺术老师帮助下,没有美术基础的9名绵竹东汽中学的五彩基金学员,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最终考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艺术系。

 进入大学后,五彩基金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爱。在3年大学期间,五彩基金全额资助每个学生每年12000元的学费,对他们所住寝室进行适应性和无障碍改造,并无偿提供艺术教学与学习的各种工具和所需用品。此外,还为他们在成都、北京、深圳等地举办了多场展览,让他们更好展示自己艺术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画出内心飞翔的愿望

 唐仪军是这群孩子中的“绯闻人物”。“他之前交了一个女朋友!”李丹抢着爆出唐仪军的八卦。原来,唐仪君和那个女孩是在打乒乓球时认识的,约会了一段时间,就分手了。“他喜欢那女孩,不过他也怕拖累人家”。李丹说。

 在一次展览中,李丹曾展出作品《唐仪军的伤痕》,画面中几条硕大的伤痕线条,扭曲地蜿蜒着,伤口缝合的疤痕,李丹用了五彩斑斓的线条来表现。耿波说,这些孩子身上都留下了很多伤疤,李丹把伤疤处理成彩色的,寓意愈合与希望。

 2009年5月,在五彩基金举办的“五彩明天——‘5·12’周年特别展暨慈善晚宴”上,唐仪军捐赠了自己的雕塑作品《站起来》——他设计了一个人形的钢架,请电焊工焊好,并用汶川特大地震期间的报纸填充在钢架中。这件作品没有双腿,凭借双拐,顽强地站立着。

 在这次“丈爱”展览中,唐仪君创作了几幅以鸟为题材的作品。被问原因,他笑着说:“因为五颜六色的鸟非常漂亮。”在展览现场,一位观众问唐仪君:“画鸟是不是因为内心有飞翔的愿望?”唐仪君对此报以标志性的灿烂笑容。

 “中国弗里达”的“一米希望”

 “今天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一天!”今年1月17日,五彩基金学员、“爱笑天使”魏玲笑得像花儿一样甜蜜。这天,23岁的她结婚了。

 婚礼当天,一身洁白婚纱的魏玲时不时会站起来和前来祝贺的亲友打招呼,看上去和正常人无异,但实际上支撑她身体的是一双义肢。

 加入五彩基金的第一批学员当中,魏玲的伤情是最严重的,但她的意志是最坚强的,也是最有才气和悟性的。周春芽拿上世纪墨西哥著名的残疾女艺术家弗里达·卡洛作比,把她称为“中国的弗里达”。

魏玲还躺在病床上时,就已画了满满3大本速写,上面各种人物的站姿、蹲姿、坐姿,不同手的姿态,各个角度的面孔,每一幅都画得非常认真,笔法老道精准,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个刚入门新手的作品。自从开始在五彩基金老师的指导下画画,魏玲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好,一个美丽的世界在她心里展开。由于魏玲的伤口创面很大,不能经常坐轮椅到外面写生,病房里的一切小摆设都成了她的“模特”,花瓶、杯子、八音盒、玩具兔子、日历本……魏玲把它们都画得栩栩如生。

 魏玲画过一幅《一米希望》的油画。湛蓝的天空下是灰暗的废墟,画中,一个美丽的少女睁着一双大眼睛,眼神里满是憧憬,少女头顶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金色的鸟儿。魏玲说,画中的人就是她自己,也是同样在废墟中挣扎过的许多人。对艺术的热爱,让魏玲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永不言弃。

 一年多前,在外打工的广元小伙吕登春从媒体上看到魏玲的感人事迹,并得知魏玲将在在德阳市残联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及假肢中心安装假肢,他特意请假回川照顾魏玲。那一个星期,他陪她聊天,给她打饭,带着她去户外散心,双方互生情愫。一年后,他们手挽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未来,魏玲想开一个网上店铺,销售她自己做的手提包、手机收纳包、杯垫等手工品。当然,她还会继续画画。

丽江客栈老板甘当志愿教师

 高挑的身材、精致的五官,29岁的赵文静2006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做过高考培训,也在丽江经营过客栈和画廊。而现在,她和耿波一样,都是五彩基金的志愿者美术老师。

 在周春芽眼中,赵文静是个很勤奋、有才华、独具爱心的好姑娘。2006年,赵文静抱着做一个职业画家的想法只身一人去了丽江古城,她在古城租下了一个小院子,开了间客栈,同时也兼作画廊。赵文静说,“我在丽江的生活特别滋润,如果不是五彩基金,可能就一直呆在那里画画了。”

 2009年,赵文静和朋友来成都玩时了解到,五彩基金急需一名美术老师教孩子们画画。她也没回重庆拿行李,就留下成了五彩基金两名志愿者老师中的一员,而现在,志愿者老师的队伍已扩大到十几人。

 在孩子们的眼里,漂亮的赵文静老师就像他们的知心大姐姐,他们隔三岔五就会给赵文静打电话、发短信,向她请教绘画和生活上的疑问。“就像魏玲,她在我面前可以哭、可以喊、可以叫,不会掩饰,很真实。”但赵文静第一次见到魏玲时,魏玲半小时没跟她说话,一直盯着她看。后来的几个月里,她每周都会去看魏玲,教她画画。最终,她成了孩子们心中亲切的大姐姐。

 赵文静能体会这些孩子的痛苦。“我读大二时,有次连续画了几天几夜,得了急性脊髓炎,脖子以下都没有知觉了。”赵文静在床上躺了4个多月,家人都以为她瘫痪了,但她认定自己一定能重新站起来,就在病床上练习毛笔字,后来真的完全康复了,“这就是信念和艺术的力量”。在赵文静看来,画画是这些孩子们进行心灵按摩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