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为中国文学鼓与呼
时间:2013-07-26 来源:中国作家网

  近日,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登上各大媒体头条,此消息真正让喜欢关心中国文学的人彻底扬眉吐气,如春风吹绿江南,如明月照亮松岗。当年许海峰惊天一枪打破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这在当时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让长久以来“东亚病夫”的阴霾在国人心头散去。而莫言获奖的意义与此不相上下,莫言应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杨振宁和李政道获诺贝尔奖是美籍华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人。莫言让中国人在诺贝尔文学奖上有了零的突破,让中国人在诺贝尔奖上有了零的突破,但我认为仅仅把它看做是一个数字上的突破则未免太显小家子气了。莫言获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史上的最大成就,其意义在很大一个程度上表明了世界对中国文学的认可,表明了中国文化在世界影响力的进一步加深。

  从古至今,中国文学一直为世界文学发展做着长久不衰的贡献,一直是世界文学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星星。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诸子百家起就开始华丽的绽放,在局势动荡的汉晋时期也有像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司马相如这样的大家崛起。

  再到唐宋时,中国文学可谓是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白居易、唐宋八大家、李清照、柳永、李煜等无一不是千年一遇的奇才。如若将其放在当时的世界文学来看,也应该算得是弄潮儿的,那一时期的唐诗、宋词基本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取向,那一时期科学制度下的价值观也基本奠定了中国文人的人格取向。可以说那个时期,是中国文学最璀璨绚丽的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而当时的世界文学上最有影响力的西方文学尚处于启蒙阶段,其大家并未像中国一样星辰涌现,其成就远不及当下。但由于当时交通和通信所限,中国文学无法走出中原,无法走向世界,其影响力也就仅限于中国。可以说由于地域限制,那时的中国文学失去了一个引领世界文学的最佳时机。

  到了元明清三朝,中国文学虽也有元曲这样的新的文体出现,也有关汉卿、梁启超等这样的大家出现,但其势已是江河日下,成就已远不及唐宋之时了。而这个时期西方文学在“文艺复兴”的引领下,“新古典主义”时期将西方古典文学推向了最高峰。法国大革命后,现实主义文学悄然登上舞台,巴尔扎克、马克吐温、列夫.托尔斯泰等大家涌现。这段时期的西方文学达到发展的最高峰,或者说其在世界文学上的影响力达到了最高峰。也就是这个时期,中国文学开始了追赶世界的步伐。令人欣慰的是元明清三朝时,小说作为世界成熟的体裁在中国却以新兴体的方式逐步得到了认可,逐步走进了中国文学的殿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琴的《红楼梦》将中国小说逐步走向成熟。

  清末到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期,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受列强凌辱,内忧外患,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路上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迷失、探索、流血、觉悟、恐慌成了那个时代中国文学的主题方向,欧洲文艺复兴后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文学理念第一次在中国得到践行。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也在黑暗中开始了艰难的人文主义探索,旨在唤醒当前局势下冷漠、麻木、自私的国人良知。朱自清、蔡元培、冯友兰、胡适等新一代文学家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鲁迅先生。鲁迅的作品《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骆驼祥子》、《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无一不是针砭时弊的匕首,无一不是唤醒国人良知的利器,鲁迅将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发展到极致。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受西方文学的影响日益突显,更多的中国作家开始将眼光从中国古典文学转向西方自由主义文学,更多的向西方文学学习借鉴,在西方文学的熏陶上体现中国文学的价值。同时,更多、更优秀的西方文学被翻译被引入中国,中国文学开始了与西方文学接轨。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接受过战火洗礼的优秀作家成长起来,老舍、郭沫若、冰心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家挑起了中国文学的脊梁,在他们的影响下新一代的中国文学逐渐起航。虽然受文革十年的影响,但中国文学并没有停滞,而是一如既往的向前发展着,作品也日趋多样化。在封建社会没有得到重视的武侠作品和言情小说也开始得到大的发展,尤其是以古龙、金庸、琼瑶等作家为主的小说作品甚至在两岸三地风靡一时。陈寅恪、钱钟书、季羡林等优秀的作家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学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文学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等都呈现了百家争鸣的态势,各种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涌现,现代文学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迎来了璀璨的春天。陈忠实、余华、铁凝、莫言、王蒙、海子等作家的作品不断充实着中国文学,也不断引领着中国现代文学迈向辉煌。这期间也涌现出了像余秋雨这样学者式、专家型的文化人物,其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阐释着中国文学的力量。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开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新兴的新锐作家作品通过网络传播,不断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学开始受到了挑战。网络文学以其传播速度快、成本低、互动迅捷等独有的优势不断挤占着传统文学市场,网络文学大行其道的同时,其弊端也开始不断暴露。网络文学大多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生的,作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良莠不齐的作品对眼花缭乱的读者水平提升有限,难以辨别;网络文学表面上是百花齐放,数量颇多,但实质上大多数网络文学内容重复,毫无新意,更无突破,像如今充斥着各大网站和电视台的大多是穿越剧、清宫剧、谍战剧、三角恋的肥皂剧,甚至是一些低级趣味的小说作品,其对文学价值的贡献少得可怜;有很大一部分网络作家写作的初衷可能充满了铜臭,或为出名,或为得利,完全只是为了迎合普通群众最低层的阅读欲望而作,其作品缺乏人文思考,甚至没有任何人文价值。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其实质是要通过作品反映的某种精神来指导、激励生活,这才是文学作品存在的价值。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通过对主人公孙少平一生苦难生活的描写,为的就是要向人们展示苦难给人们带来的价值,指导人们应迎着生命的轨迹,以火热的心接受生活的苦难,接受那些血与火的洗礼,坚信磨砺后的生命会放出更耀眼的光芒,坚信历经苦难后的人生必将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收获,这才是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写作的初衷。在这个喧嚣、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作为刻画生活的作者如果不能认真的沉下心、俯下身来挖掘这个社会的人文精神,那么他的作品必然如他个人一样喧嚣、浮躁,经不起人文与时间的考验,这种快餐式的网络文学作品除了让大家消遣时间外,无任何营养价值。但社会往往如此荒谬,越是低俗的作品却得到越多的读者,这也是这个社会人们普遍信仰缺失而造成的,像那些读书网上阅读排名考前的都是一些毫无价值的快餐式作品。于是乎,传统文学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优秀作家很难写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一部优秀的作品也很难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上的影响力似乎也开始下降,以中国五千的文化底蕴,诺贝尔文学奖应该是中国在诺贝尔奖项中最有机会获奖的领域。但是几十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并未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缺的正是网络文学所缺的人文价值。在网络文学无法在文化领域取代传统文学价值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学似乎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中国文化的主流方向目前是,而且只能是传统文学,只有传统文学的价值才是真正体现中国社会现状和思想方向的载体。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文学似乎落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我们有了“经济上的大国,文化上的矮子”这样的阴影,这也是中国文学发展之痛,这也是那些为中国文学呕心沥血的广大文学志士之痛。

  莫言的获奖让中国文人大快人心,如暗夜里的号角吹响了中国文学前进的步伐,中国文学作品第一次站到世界的巅峰。这是世界对莫言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文学的认可,更是西方世界对中国作品中的人文价值的认可。中国不再是“文化上的矮子”,这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当然,莫言的一次获奖无法说明中国文学的春天已经到来,但我们可以自豪的理解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作家站上诺贝尔奖台,将来会有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影响世界。    前进吧,中国文学,我将用我的生命为你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