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走出奉节汽车站便问:“新城在哪?”
当地人回答:“在头顶,坐公交两三站。”
于是,我们选择沿江边的一家宾馆住下。住房推开窗就是长江、就是码头、就是轮船、就是千秋青史来往靠近在眼前。
悠闲躺在床上歇息一会,李白那首《早发白帝城》似枕在自己脑后,心中默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遍又一遍。
妻子将所带的一些日常用品取出,整齐放在桌上之后,对我说:“走吧,去白帝城!”
三峡大坝蓄水情满以后,白帝城成为诗岛,成为刘备托孤之岛。坐车到水边,一座漂亮的风雨廊桥引我进入对岸古诗的一方境界宝地。登临只是上了一个层次的史册回顾,三国故事在每位来访者心中的沉积,已许久许久。。。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岛顶不大处挤着白帝庙、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碑林等一些主要景点,没多大空隙。不过,突出诸葛亮仍是这儿的一大特色,桥头广场上高大的塑像为现代人所立;大型书写的《出师表》,属诸葛亮的人生表白与历史期待。而刘备、关羽、张飞三塑像只存于高处明良殿內避风躲雨,当然并不为了怕淋受寒。失去关、张两贤弟的刘备又战败,苦思提防三国风云难免骤变呀!
或许是,我这个现代人不理解古时人的心;也难怪,别人肩挑国家而我担着诗笺实在轻。
远古没改味呀,岁月已变色。无可奈何,无可奈何!
登白帝,望夔门,为历代诗人到此最大的心愿。我也一样,沿着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王十朋、范成大、陆游等诸多前辈同行的足迹,其实一切均不见。只好心胸间装着他们人生点滴,继续一步一步走近最佳远眺处。虁门天下雄,长江天际流,我望不尽自己赞诗逐波何时归大海。。。
诗城,奉节;诗岛,白帝。历史生,时代养,川东大地是摇篮。
入夜,在一层一街的灯海车流中来回寻找新的灵感、新的诗。好热闹!
并不觉得,这儿是搬迁不久的新城。据说,老城还有部分在江边,未淹。。。
清晨,我在汽车站旁抬头望台阶,人群上下颇轻松。看得见一段台阶一条街,然后又是一段台阶一条街。一层又一层,奉节新城在上头。快离开此地了,我却没力气再登登看!
奉节县,白帝城,我更多喜欢进出李白诗中挖掘从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