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首页
综合要闻
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观点理论
建言献策
对外交流
机关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芦山地震专题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代表
常委会领导
常委会委员
组织机构图
法律法规
法制讲座
大案纪实
反腐追踪
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箱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史哲艺欣赏
>
文学艺术
>
阎连科:书写灵魂与现实的共建
时间:
2014-05-30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者按
关于文学,阎连科制造的话题从没有间断过。奖项袭来,阎连科依然低调,消息也只是来自一个小V的微博。2014年5月末,以卡夫卡命名的文学奖首次颁给了这位中国作家,最具争议、甚少获奖的阎连科已成为这几天最热门的文学人物,甚至已经有人在期待话题将持续到秋收时节。“该读书时读书,该写作时写作吧。”阎连科貌似平淡的回应难掩他作品的震撼力,我们也乐见这位喜欢创新的文学人为中国文学“再立新功”。中国文学需要在争议中创新,也需要走出去展示自己的精彩。
给中国文学插标签的人
人们把“荒诞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冠在阎连科的作品前面时,这位中国颇具争议性的作家给自己定位为“神实主义”作家。
阎连科自封门派,笔者认为理由有二:2011年,阎氏出版文艺评论集《发现小说》,把小说创作手法定位为“控构的真实、世俗的真实、生命的真实、灵魂的真实”4个层面,认为只有完成“灵魂与现实”的共建,才是小说创作的最高境界;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当下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品还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徘徊,也就是说,仅仅完成了把故事讲好。因此不同作家的作品之间存在太多的相似性。正是第二点,让他备受争议。
阎连科要闯出一条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给自己一个“非主流”的定位,并不断实践着。
回眸阎连科过去的作品,《丁庄梦》里的村民以卖血为业;《黑猪毛白猪毛》里的村民为上级犯案顶包;《受活》中的村民出卖自己残疾的身体……借现实生活的局部景象反映生活的变迁与人性纠结,是阎连科一直的创作追求。去年,阎连科长篇小说《炸裂志》的出版,再次引发小说写作方式的争论。《炸裂志》的故事未必有新意,一个被众多作家写滥了的农村变迁故事,村子变成了乡,乡变成了镇,镇升级为城,还想变为大都市。《炸裂志》再现的社会故事依然是来自于生活,再离奇也没有网络上、都市报纸上的社会故事震撼人心。重要的是,他力图建立小说“写作结构”新模版的尝试,借用方志形式来书写小说。
阎连科的批评者认为他的小说太过黑暗,而他的支持者认为“这才应该是中国文学的高度”,有爱才有愤怒。读过卡夫卡《城堡》《变形记》的人都知道,卡夫卡“变形”的表达方式影响了其后的整个文学世界,成为20世纪文学创作效仿与追逐的先驱。因此,当听到阎连科收获卡夫卡文学奖时,许多人会心地笑了。让中国“阎粉”高兴的还有另外一个“大数据”:2004年和2005年,奥地利女作家耶里内克、英国戏剧家哈罗德·品特在获得卡夫卡文学奖之后,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阎连科会是今年世界文学奖的大赢家吗?虽然喜欢阎连科的作品,笔者还是要在这里浇点凉水,上述大数据里也有这样一个名字,我们太熟悉的村上春树,一个屡屡与诺奖擦肩而过的人。无论到了秋天,斯德哥尔摩瑞典文学院能不能再给我们一个惊喜,我都愿意继续阅读阎连科不断呈现的有标志意义的“新作品”。
沿着神实之路去往现实之地
——说说《炸裂志》
□熊燕
炸裂村成为炸裂镇的时候,村长孔明亮变成镇长。他拿着一纸任命书,铁树开花,枯草变绿,之前无法征服的女人站到他面前,衣服纽扣自动脱落。
阎连科说,看上去荒诞的情节,有其内部的合理性。因为普遍的观念是“权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上述情节所以具备内在合理性。
只考虑内部合理性,而不考虑表面的合理性以及原因——这就是阎连科所说的内因果。他写作《炸裂志》时采用的神实主义,即是以内因果为核心。
去年11月,广州方所,《炸裂志》的读者见面会上,阎连科如此讲述他的创作。
阎一口河南话,单手执话筒讲了差不多一小时。与他不大容易听得清的方言相比,《炸裂志》是一本容易读的小说。
中国近三十多年来的发展,给中国的小说家们带来巨大的诱惑和挑战。现实的复杂性和荒诞性,比文学创作更具想象力。
2008年以来首次推出长篇小说的阎连科,在这次创作中意欲采取新的创作形式,实现他对中国这段当代史的文学表达。
炸裂的原型是深圳,在书中被移植到他的家乡河南。而读者会发现,这其实就是中国。
在炸裂从一个村飞速成为超级大都市的过程中,在一连串貌似匪夷所思的事件中,总会读出似曾相识的感觉。
村长带领村民扒火车;朱颖带领村子里的女人靠身体发家;军人们挂满军章齐步走,楼房建起来了——中国的现实在神实的不可能中发生。
与摘录若干社会新闻构成他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余华相比,阎连科用神实主义、地方方志这样的写作形式表明:他对现实社会不仅有见闻,更能创造文学高于生活的效果。
在情节的快速推进中,整部小说可以吸引人从头看到尾。人物的脸谱化,却是小说无法忽视的问题。角色个性的单维度发展,最终使得孔明亮们沦为作者创作的符号,而非丰富的个体。
在这一点上,与早他几年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村上春树相比,阎连科的创作还是急了点,糙了点。
上一篇:
中国现代文学馆与四川作家的不解之缘
下一篇:
美国自然文学——感触与我们平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