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首页
综合要闻
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观点理论
建言献策
对外交流
机关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芦山地震专题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代表
常委会领导
常委会委员
组织机构图
法律法规
法制讲座
大案纪实
反腐追踪
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箱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史哲艺欣赏
>
文学艺术
>
“写作”与“写代表议案”
时间:
2014-11-12
来源:
四川人大网
作者:
翟 峰
2013年10月末,四川的一位相当敬业的80后地方记者报道了以我10余年依法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为背景的纪实性文章《翟峰:用时光“雕刻”议案的人》获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的讯息。于是,有不少长期关注我的网友和文友,专门通过搜索在人民网和中国人大网当时设置的“第二十三届全国人大新闻奖评选优秀作品选评”栏目,读到了这篇由四川法制报记者开永丽采写并首发于四川人大网的纪实文章《翟峰:用时光“雕刻”议案的人》。
2014年8月下旬,四川省新闻协会和四川传媒网又发布讯息:四川法制报记者开永丽采访四川省人大代表翟峰并撰写的约2700余字的通讯《“议案大户”翟峰:我是“网络达人”代表》,经四川省新闻协会于2014年6月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认真定评,荣获2013年度四川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
由于四川这位媒体记者接连荣获全国和省级两个分量相当重的奖项皆因写我履职领衔提交代表议案有关,于是不少网友和文友,特别是与我还相当熟知的网友和文友,将其读后感直接传递给了我——“作家的写作与撰写人大代表的议案到底有何关联呢?”我即从这句问话中,蓦地感悟到了其可谓包含着的诸多意思——有“您到底是要当作家,还是要当人大代表议案专家”之意,亦有“作家的写作来源于生活,人大代表的议案是否也来源于生活”之意,还有“有过作家写作经历的人,是否对提升人大代表议案的数量和质量有益”之意,更有“写人大代表议案是否有助于您今后写作的定位”之意等。
当然,我是从与自己特别熟知的文友这句意味深长的问话中,揣摩到上述几层“诸多意思”的,而并非系自己的独断臆想。同时这也是这些年来,一些与我走得较近的文友、网友,特别是来自个别文学创作成效颇丰的作家,不时对我这样的善意表达。对“作家的写作与撰写人大代表的议案有何关联”这句核心问话,联想到的几层“诸多意思”,我皆应有义务和责任,借此文一一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在此申明的是,就问语中的“您到底是要当作家还是要当人大代表议案专家”之意,首先应明确的是——我坚持三十余年的写作并非是为当作家而自诩为作家。虽然我早已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协会会员,前些年又被批准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但我与所谓“作家”稍稍沾边的仅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而已,还是年近六甲的新会员呵!
实则,我这三十来年的写作,一直充当的是与人文、社会、政治写作紧密相连的“杂家”——因为我爱好写作,又把写作与自己所从事的人大工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工作紧扣在一起。于是,无论是时评、政论、杂谈、随笔,还是散文、诗歌、故事、报告文学、小小说等,我虽都写,且多有发表(近三十来年来已发表逾二百万字,千余篇),但却没有发表一篇纯文学、纯虚构的中长篇小说。
而且,我因爱写,而写了对本职工作、对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更为有利的更多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三十来年已发表逾千万字,两千余篇),以及撰写了大量足以支撑我被媒体和民间称谓为“议案大王”和“建议大户”的数质皆优的人大代表书面议案和建议(14年来已先后在省、市两级人大会上提交近八百篇,共约三百万字左右)。近十年来,我还精心打磨了与人大代表工作有关的《代表之声》、《人民之声》、《环保之声》、《公民之声》、《新华博客》、《央视博客》、《光明博客》、《人文博客》、《凤凰博客》、《乡情文学博客》、《网易博客》、《人民微博》、《新浪微博》、《搜狐博客》等10多个博客和微博(共约五百余万字)。其中,已有的千余篇与人大代表工作有关的博文、微博,不仅已获得共约逾两千万人次的点击率,而且国内外百余家媒体数百篇(次)的采访报道、宣传推介、转载转介,则更是令我似乎已多次受宠若惊、诚惶诚恐了。
上述这些,或许已能回答:“您到底是要当作家还是要当人大代表议案专家”了。然而,这样的回答亦非尽然。因为“当作家”是我从小的梦想,但因多种相关社会责任的角色担当,既不能使我专一而为,又难以使我专注虚构码字。或许,我永远只够格当普普通通的一介“杂家”。而“当人大代表议案专家”,则并非我的目标使然。因为,人大代表为民履职、依法履职,本属其应有之意、应尽之责。而其这样做,亦属社会责任使然。如若一名人大代表在其任期中深入调研、广纳民意,撰写了量多质高且效益好的代表议案和建议,其亦并非是奔“议案专家“而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为民履职、依法履职”之愿。
对于“作家的写作来源于生活,人大代表的议案是否也来源于生活”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是!”
说到“作家的写作来源于生活”,则使我蓦然想起曾读过的一段文字,记载的是作家王安忆接受某次采访时说过的颇有意思的话:“假如有人问我‘为什么写作’?我便回答‘为了生活得更好’;假如有人问我‘为什么生活’,我便回答‘为了写得更好’。”鉴此,我想套用这句颇有意思的话:“假如有人问我,‘为什么写人大代表议案’?我便回答,‘为了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假如有人问我,‘怎样使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我便回答:‘也离不开把人大代表议案写得更多更好’。”因为,就象“生活”与“写作”互为因果的道理一样,“为了人民的生活更美好”与“写人大代表议案”同样亦互为因果——
如果人大代表在深入基层、深入调研中广纳民意,更多地倾听人民群众和基层同志的心声,并把人民群众和基层同志的美好意愿,通过其撰写的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形式较好地表达了出来,然后在人代会上提交,尔后又得到相关方面的采纳,此后又在施行后转变成了生产力、物资力、精神力、法制力层面的因素,这当然就是在间接或直接地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呵!
当然,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写作是为生活得更好”,确实指的不仅仅是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更多的是指更好的精神层面的生活。亦然,“为了人民的生活更美好”与“写人大代表议案”,同样指的不仅仅是更好的精神层面的生活,而更多的是指更好的物质生活。那么,“生活”又指的是什么呢?以百科的说法,生活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也是人类这种生命的所有的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也就是说,广义上的“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行动、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玩味生活等。然则,从狭义上讲,“生活”还有“生存”、“活命”等意。如在《孟子·尽心上》的“民非水火不生活”一句中,表达的则是“生存”之意;而在《汉书·王莽传下》的“明告以生活丹青之信,复迷惑不解散” 一句中,表达的则是“活命”之意。
实际上,无论是对于写作者,还是对于写代表议案者,生活随时随地都在你的周围团转。也就是说,无论是写作者个人的存在和感受,还是写代表议案者个人的观察和调研,都应该叫“生活”——当写作者要去感受生活之时,或许其作品的灵感就呼之欲出了;当写议案者要去观察生活之时,或许其议案的案由就于此而生了。可见,无论是对于写作者,还是对于写议案者,其成果的产生都与生活体验有关。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和代表议案都不是从“生活”中专门去“找”到的,而是从生活中深入“体验”到的。或许,这就是“写作”与“写代表议案”的相同之处吧!
至于说到“有过作家写作经历的人,是否有益于提升人大代表议案的数量和质量”这个问题时,亦应肯定地回答:“是!”因为,作家这个职业,应该视其为颇有耐心和一定知识水平的令人尊崇的职业。由于作家的写作,其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和想象。而其生活和想象又是要付诸于笔端的,即既要有适时安静的、减少很多与人交流时间的单独写作环境,又要有写作时的耐心、冷静和偶尔的激情。而这些,又都是与社会和环境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社会和环境这两个因素对写作的兼收并蓄,作家的作品即是难于孕生的。
人大代表撰写议案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人大代表撰写的高质量的议案,虽并非来自于想象,但却来自于生活及其专题调研的环境;虽并非完全来自于减少很多与人交流时间的单独安静环境,但又与相对安静环境有关;虽并非完全来自于耐心、冷静和激情,但又与为民履职的热情和为民鼓与呼的激情有关。应当说,一个代表,如果在一届中,能够提出一件或者几件有分量、有价值、被采纳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议案或建议,即就足矣!当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代表提出的由案由、案据、方案组成的议案,应该是越多越好。而要做到这一点,代表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耐心、毅力、热情和激情,这就与写作既需要耐心,又需要冷静,但亦不能缺少激情的道理基本上是一致的!
最后,还有必要说说我“写人大代表议案是否有助于自己今后的写作之定位”云云。
说真心话,写作的确已伴我30余年。由于我常年生活和工作在市、县两级城区的“相对基层”范畴。于是,我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写得甚多——迄今已在全国近二百家报刊发表了近四千篇、一千三四百万字的文字(亦并非大部分是文学);但绝非写得好(因为迄今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发表在文学刊物上的、纯属虚构的中长篇小说;或许,这就是从作家角度判定的“绝非写得好”吧)。虽然,我的写作大多是时评、政论、杂谈、随笔、散文、诗歌、故事、报告文学等体裁;虽然,我的写作大多是多而杂、杂而平、平而淡、淡而劣;虽然,我的写作大多是自上而下的全国各级的散文获奖、征文获奖、新闻获奖;虽然,我的写作其中亦不乏全国性的征文一、二、三等奖和金、银、铜奖;虽然,我的写作大多没有一篇是纯虚构、纯文学、纯高雅、纯阳春、纯白雪的,更没有一鸣惊人的!
但是,我却在另一个与文字、与表达、与热情、与激情亦然息息相关的领域——10多年的人大代表履职及其代表博客、微博领域造出了一点或许“微不足道”的“声势”和“动静”来!而这10多年造出的这点“微不足道”的“声势”和“动静”,相比我30多年的写作(其中大部分绝非创作)而“码起”的文字“自信”,似乎来得更为“自信”、更有“成就感”一些!因为,我这10多年做的毕竟是直接服务于民生、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之事呵!因为,这耗费我几乎半辈子的工作写作时光,铸就了我撰写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的文字基础和知识基础,炼就了我为民履职、依法履职的忠诚红心呵!
所以说,我要感谢曾经历过的这漫长而又短暂的30多年的平淡无味、微不足道的文字写作时光!所以说,我要在这辈子的余生中,力争把如果还有的写作机会、甚而还可能有的文学创作机会,尽可能定位在我熟知、我倾心的与写人大代表议案、与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言与行、动与静、情与爱之中!
若要说我“写人大代表议案是否有助于自己今后的写作之定位” 之云云,那么,我就如此之云云呵!
注:作者系四川省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宣讲团成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法学会、中国环科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并系中国首届十大社会责任博客和中国年度绿色人物荣誉奖获得者,平常多为国内外有关报刊撰写诗、词、散文诗、散文、随笔等类文章;作者现任广元市人大专职常委(副厅待遇,长期担任市人大专委主任职务)。
上一篇:
渐行渐远薅秧歌
下一篇:
人大代表,神圣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