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邛窑遗址的6年等待
时间:2013-08-28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胡学举

  8月底,邛窑遗址公园建设工程将启动,意味着,停留在纸上的规划有了落实的可能。自2007年进入国家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后,邛窑走过了6年漫长的等待。
等规划:5年才拿“通行证”
  邛窑是一处未载于古文献、却又改写了中国古陶瓷史的民窑。创烧于南朝,前后历经约800年,在西南地区连续烧造时间最长,是四川古代最大的民间青瓷窑系,“邛三彩”声名直追“唐三彩”。
  邛窑大遗址保护起步不晚,但最初制定规划时,遗址保护范围划定、界线划分、措施分级等都不太科学,理念落后。邛崃市文物局局长何吉民介绍,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当年,《邛窑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启动编制,成都博物院、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先后成为规划的编制团队。其间经历反反复复的不认可和修改,直到去年7月才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
等保护:脆弱窑包只能除除草
  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市南河沿岸,已发现大渔村遗址、十方堂遗址、瓦窑山遗址等三个遗址区。仅十方堂遗址,面积就达39万平方米,集中分布了14个窑包。
  被铁丝网围住的山包和山包上搭建的木头大棚,还有竹木葱茏的小山坡,这就是记者眼前的邛窑遗址。但走近几处窑包,它们有的掩盖在杂草丛中,有的被村民的生活垃圾包围。
  大遗址保护内容广泛,除了遗址本体进行保护,要有博物馆展示区、遗址展示区和体验区,还要建体验互动场所。而目前下拨的专项经费,只能用于文物保护。省文物局文保处处长何振华说,“即使是为遗址周边喷洒除草剂,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没有保护工程的整体实施,大遗址保护只能停留在规划文本中。
等升级:等得时过境迁
  去年,邛窑《1号窑包大棚保护展示设施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进入施工招投标程序中又被专家叫停,原因是“不够符合现代展示理念,要求提档升级”。一位参与过规划编制的专家透露,从规划编制立项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其过程本身就比较长。上报的规划不是马上评审,而是要全国排队等专家评审。然后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再送去排队。反复几次,才能过关。
  据介绍,《邛窑遗址公园文物保护总体方案》、《邛窑遗址保护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等系列方案已经通过相关部门批准,只等待着组织实施。但是,等待之中,类似“一号窑包”那样的“档次提升事件”会不会再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