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同心同德共筑中国梦
时间:2013-05-31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李明泉

  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前夕,已经抚平创伤的龙门山脉,再次遭受芦山7.0级强烈地震。
  灾难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从全国到四川,强大的救援力量再次集结,浩大的社会资源再次汇聚,博大的爱心热潮再次涌动……一场迅速果断、从容有序的抗震救灾斗争如火如荼展开,充分显出来同心同德、自信自强、科学高效、人民至上的救灾特点和精神特质,显示出强大的中国精神,激励我们不屈不挠地追逐“中国梦”。
   鲁迅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中华民族所独具的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精神,深刻体现了仁爱友善互助思想,也激发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道义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协力奋战,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让灾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同心同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早在《尚书·泰誓》中就提出这一思想,强调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心协力、夺取胜利。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未被湮灭,就在于能在无数次苦难厄运中同心所向、携手同行,集合无数个体而扭结成强大的整体力量,抵御和战胜任何风险和灾难。马克思曾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虽然说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集合起来的整体力量却足以抵御任何灾难。这就是13亿中国人民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团结凝聚起来的伟大力量。
  中国力量刚柔并举、张弛有道,具有“1+1>2”的系统特质,于内形成如核聚变般的精神,于外释放出如核裂变般的能量,充盈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沛然于全体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梦想的过程之中。这种中国力量在常态生活中表现为一种韧力毅力,在灾难突袭时表现为一种拯救力愈合力。这种民族特质已深深烙进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层结构之中。一个人的精神力量一旦迸发出来就可以发挥超常的能量,创造难以想象的奇迹;一个国家的精神动力一旦凝聚起来就可以展现强大的功能,创造难以置信的伟业。精神虽然受制于物质的影响与制约,但它可以以精神的独特穿透力冲破物质外壳而赢得非凡的超越性,形成独立于物外的精气神,对物质世界发挥改造、变革、创新的巨大作用。人类社会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发展的根本动力,无疑来自于精神力量的激活与创造。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经磨难终未悔、不屈不挠永向前的文化品格的凝聚与集纳,犹如黄河长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民族成员,并召唤着中华民族永不言弃、无畏拼搏。这次芦山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无处不体现出中国精神的涵盖力和正能量,山河虽然破碎但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没有破灭,废墟虽然疮痍但重建美好家园的期盼没有丧失,灾区人民始终坚信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力量,坚信“中国梦”的福祉必将点燃灾区每一位群众建设美好新家园的梦想。
  “中国精神”有如扫除阴霾的太阳照临灾区,传递正能量,温暖受灾群众;“中国道路”有如引航的明灯乘风破浪,不畏艰险,激励灾区攻坚克难;“中国力量”有如定海神针,天难摧地难撼,科学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在废墟中崛起的灾区必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奋力谱写“中国梦”的四川华章和灾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