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困难之年保增收 敢闯就有路
时间:2009-02-05 来源:四川日报

  编者按

  2009年,是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关键之年。

  刚刚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在这样的形势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意义重大。对农业大省四川而言,助农增收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民增收目标,各地有哪些新举措、新气象,农民群众有哪些好点子、好经验?牛年早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采写了《09之春·田间地头话增收》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三六九,往外走。”正月里,农民工又开始外出寻找新一年的活路,农民群众又开始准备新一轮的春耕。

  去年,我省战胜了雨雪冰冻灾害和“5·12”特大地震,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达到4121元,增加575元,增长16.2%。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郭晓鸣认为,2009年我省农民增收渠道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部分农民工回流;畜产品需求不振,将影响我省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部分外向型龙头企业陷入困境。但是,我们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灾后重建、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今年我省已启动了农业大项目建设,仅今年投资就将突破1000亿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民新一轮的增收之路到底该如何走?

  外向不通,向内开掘

  2月1日,成都昆山虹禾现代农业进出口公司的乡间大棚里,早番茄、莴笋等蔬菜苗已出土,萝卜、白菜郁郁葱葱。

  2007年昆山虹禾出口蔬菜产值1000万美元,而2008年出口下降了七八成,今年初订单较去年又下降40%。面对并不乐观的海外市场,“我们积极调整市场拓展方向,外销转内销。今年1月,我们对成都市一些高中端市场实行定点配送,销售收入达到600万元,”公司老总杨永忠说。

  总部设在西昌市的四川宝清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外向型果蔬加工企业,2007年出口浓缩果蔬汁16000多吨。公司董事长何正清告诉记者:“按计划,2008年果汁产量应在6万吨左右,但金融危机使我们的海外市场失去了。” 何正清坦言,企业正加快调整经营策略,生产适合国内市场的果蔬浓缩汁产品。“危机促使企业市场转型。”

  没有“怕”字,只有“闯”字

  2月1日上午,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党支部书记王道明主持召开了节后第一次村“两委”会议。议题是将一些业主退回的土地由村里的蔬菜合作社集体经营,将合作社做实做强。

  一番热烈讨论后,大家取得共识:将业主退出的土地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合作社集中起来经营;群众可以地入股,租金采取保底分红方式。

  昆山村是出名的蔬菜专业村,村里3400亩土地基本都转租给了引进来的30多家大大小小的业主,村里群众收入主要靠务工和土地租金。

  “我村去年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今年用什么方式实现增收?去年下半年,有个别业主要退地。开始我们有点犯难,后经考察,觉得这是一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机会。”

  该村决定,将集中300亩左右从业主手里转回来的土地,由村合作社集体经营。曾在外经商多年的王道明已在成都数个大学联系了销路。

  “我们要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这件事以前没有做过。但在我们的字典里,没有‘怕’字,只有‘闯’字。”王道明说。

  我省无数乡村都在像昆山村一样谋划着今年的增收之路。

  只要敢闯,就会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