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07年底那场‘天堂与天府的对话’吗?” 浙江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都中节能环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理达问记者。他随即自问自答:“两地自然环境、生活方式有太多的共通之处,历史上都是休闲城市,但又有非常大的区别……” 陆理达和他的团队,扮演着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先遣队”角色。5月22日,中节能这个“国字号”企业中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企业宣布,以子公司浙江节能为首,多家二级公司同步挥师西进,在成都投资新建项目。 加上地震后开工建设、已投产的彭州节能环保新型墙材项目,中节能在成都共投资9大项目,总投资额高达40亿元以上。 人居天堂,区域中心 2007年11月,中节能在九寨沟搞活动,陆理达顺道去了一趟成都高新区。 身处新兴的节能环保行业,中节能在东部地区已有完善布局,但是东部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寻找下一个有力增长区域,中节能把目光转向西部。 此前,陆理达对四川的产业发展环境不无顾虑:运输成本高,不及杭州水路公路海路都方便;民营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人的商业思维方面,与浙江差距不小。 但陆理达却被一件小事打动了:他仅仅到成都高新区招商局喝了一杯咖啡就飞回了杭州,两天后上班,成都高新区招商人员居然准备充分地站到了公司门口。“没想到,他们会有如此高的效率。” 中节能团队很快再访成都。与此同时,杭州与成都媒体联手举办的 “天堂与天府的对话”活动,让陆理达更深地了解到成都的迷人一面:“天堂和天府很像,但是,成都挣10万元年薪的人与杭州挣20万元年薪的人生活水准可能差不多,成都是人居的天堂。节能环保事业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这与成都这座城市的精神有着惊人的吻合。” 在考察各类市场、收集大量信息后,中节能高层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成都的辐射半径遍及西南,是西部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适合作为区域板块的中心平台。 中节能很快确定,选择成都作为西部发展的根据地。 快速推进在川投资 2008年5月12日上午,中节能宣布在成都修建中节能区域性总部大楼——国际科技节能大厦。当天下午,正在四川省政务中心办事的陆理达经历汶川特大地震。 对一栋40层高的大厦来说,地震之后必须重新评估选址、设计,开工时间也要随之改变。但陆理达告诉记者,公司从未动摇过投资四川的决定。中节能上下一致决定:以最快速度推进对四川的投资。 5月19日,震后仅7天,中节能发电公司把一张合同金额高达12.44亿元的风电机组订单送到了东汽,这也是东汽震后签署的首个合同。 6月,中节能新材料公司又与彭州市签订新型节能墙体项目投资协议,投资3.5亿元在彭州建设新型建材制品基地,为四川灾后重建“添砖加瓦”。一系列行动,不仅体现了中节能对灾区人民的感情和对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的支持,也彰显了对四川未来发展的信心。 未来的西部应当是绿色的 室外收集的自然光,可以通过传输系统引入室内照明;徐徐吹来的微风,可以发电供给大厦使用;数百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可在楼下充电……两年后,高163米、智能化的国际科技节能大厦将矗立在成都高新区。 经过震后近一年准备,中节能还拿出了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垃圾发电项目、餐厨垃圾处理示范项目、风力发电设备零部件生产项目等7大项目,分别落地到成都各郊县,着力在成都建设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中节能总经理王小康告诉记者,布局成都,除鼎力支持四川灾后重建外,更蕴含着协助西部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深意。随着中央和各地政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大战略,节能环保产业迎来发展良机,中节能有信心与地方一道全力参与,抢占新经济制高点。 陆理达添加注脚:未来的西部应当是绿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