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成渝两地门户作用,隆昌积极对接重庆——— 6月13日,一个政府考察团再次从隆昌到重庆市荣昌县取经。这样的走访对于隆昌人来说,已不陌生。 “处于成渝两地的交界点,隆昌就像一颗铆钉,要将成渝两地紧密连接起来。”隆昌县委书记王猛说,融入成渝经济区,隆昌要加快步伐。 先行一步: 建立成渝合作隆昌试验示范区 隆昌最先感受到成渝合作的内驱力。对隆昌人来说,合作的动力首先来自于落差感——— 重庆直辖后,昔日不分伯仲的“荣隆二昌”渐渐拉开了距离。“上世纪90年代去荣昌,县城还是石板路。现在,荣昌各项经济指标基本都超过了隆昌。”隆昌县有关负责人说。 怎样缩小两地间的差距? 2008年6月,隆昌县组织上百人的考察团到荣昌学习考察。认真研判考察的情况,结合本地实际反复思考,隆昌找到了发展方向:率先融入成渝经济区,就能大有作为。 此后,内江在隆昌建立成渝合作隆昌试验示范区,并下发《关于加快成渝合作隆昌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出台20条优惠政策,包括产业总体规划、放宽项目审批权限、鼓励创新融资模式等内容,目的是破除困扰当地发展的“紧箍咒”,让隆昌大胆去闯。 记者在隆昌县看到一份近3万字、包含14个附件的试验示范区实施意见,其中有关人事制度改革就有这样一段表述:“对业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根据工作需要,经组织考察、县委批准,最高任职年龄可放宽……”本着“有需则为”的原则,现任隆昌县丝绸公司副总经理黄厚祥被破格从股长岗位上提拔。 先行一步,隆昌县尝到了甜头,2008年几项主要经济指标跃入全省丘区县前10强。 敢于突破: 三大支柱产业对接成渝市场 “试验示范区建设带给隆昌的最大财富,就是树立了敢于突破的理念。”王猛说,只有这样,才有“赢”的勇气。 首先突破的是产业。“我们立足自身优势,瞄准成渝市场,重点打造机械汽配、纺织羽绒、食品饲料三大支柱产业。”隆昌工业开发区主任李长林说,原来隆昌的中小企业小、散、弱,产业聚集度低,在重新规划定位后,该县通过园区规划、龙头引导、招商引资等形式引导产业集聚,实现了中小企业从“散兵”到“主力军”的突破。 目前,该县三大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近6成。据初步统计,隆昌中小企业为重庆市场生产的配套产品年销售收入达80多亿元,重庆企业在隆昌累计投资额已近30亿元。 突破的另一个重点是项目。为提高项目落地率,隆昌大胆尝试多种形式的招商新模式:小分队招商,缔结友好县市招商、依托商会招商……此外,隆昌还计划在重庆设立隆昌商会。 为突破资金瓶颈,隆昌成立了县投融资公司,组建了村镇银行。截至目前,该县投融资公司已筹集资金1.8亿元,村镇银行计划3年内存贷量达5亿元。 通过一系列探索,隆昌经济加快发展。以隆昌工业园区为例,去年园区产值达55亿元,今年有望达到80亿元。“这是一个进入全省‘1525工程’的园区,丘区县能打造这样一个园区,我们感到自豪。”园区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