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启动水淹区扶贫开发两年多来,绝对贫困人口减少74%,项目区贫困村全部脱贫——— “村里70多户人家修了新房,我也准备把老房子改造一下。”这几天,岳池县乔家镇云顶寨村村民刘思德经常向 邻居讨教修房事宜。 两年前云顶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为啥短时间内能盖起这么多新房?“我们赶上了好政策。”刘思德揭开谜底。 2007年,广安市启动水淹区三年扶贫开发,探索出政府主导、产业为主和群众主体的“大扶贫”新路,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122元增至2008年的2385元,绝对贫困人口减少74%,项目区贫困村全部脱贫。 举全社会之力“大扶贫” 云顶寨村地处五排水库库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村民靠天吃饭,始终在贫困线上徘徊。 “水淹区贫困程度最深、扶贫难度最大,只有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各类社会资源向水淹区倾斜,才能推动扶贫开发取得成果。”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说。 广安市将各类涉农项目、社会发展资金以及人才资源向水淹区倾斜———通过政府投入,带动群众、企业和社会投入;将农业担保、财政补贴等惠农政策优先安排在水淹区;2000多名干部、技术人员和优秀大学毕业生,被选派或选调到贫困村蹲点扶贫。 举全社会之力的“大扶贫”,改变了云顶寨村。云顶寨村与邻近的廖坝村合作,用扶贫资金建起1万平方米工厂化育苗基地,发展钢架大棚蔬菜400亩、稻田蘑菇300亩、露地蔬菜800亩、花生450亩。2008年,云顶寨村农民人均增收1260元,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 两年多来,广安市水淹区共投入扶贫资金约4.71亿元,实施185个项目,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饮水、看病、增收等难题。 构建“果蔬+畜禽”特色农业体系 今年,岳池县水淹区700多户养殖户又赚了———出栏翠湖土鸡80万只,户均增收897元。 “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水淹区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广安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从市级扶贫资金中安排610万元,落实移民后扶项目资金5387万元,着力构建水淹区“果蔬+畜禽”的特色效益农业体系。 目前,该市围绕水淹区重点建设79个连片产业基地和11个连片产业带,共发展优质水果24370亩、优质蔬菜11363亩,规模饲养优质生猪21233头、家禽212万只,新培育业主56个,引进龙头企业22家,组建各类专合组织25个,带动3.21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自力更生争取早致富 最近,广安新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鸭基地格外热闹,水淹区扶贫开发区内的浓溪镇龙顶村村民成群结队前来免费领鸭苗。“用公司提供的良种鸭苗,一只鸭子可以赚4元钱。”村民谢尚烈告诉记者。 “去年,镇上引进广安新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龙顶村建养鸭基地,并将筹集的9万元折算成1.5万只鸭苗,免费提供给村民饲养,公司为村民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并帮助销售。”浓溪镇党委书记孙强介绍,在政策刺激下,龙顶村村民纷纷扩大养殖规模,仅养鸭一项人均年纯收入可增长600元。 “政府扶持一把,我们也要自力更生,早日脱贫致富。”谢尚烈的话代表了水淹区村民的心声。为改变家乡面貌,两年多来,广安水淹区群众自筹资金、物资以及投工投劳折资达90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