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华蓥:“精吃”资源 绿色转型

时间:2011-04-15 来源:四川日报
  

  近4年来,非资源型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7.7个百分点——
  近日,总投资达27亿元的16个重大工业项目在华蓥集中开工,其中以手机、电脑配件为主的电子信息类项目达7个。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资源枯竭城市华蓥推进产业转型的路子。2007年以来,华蓥通过“精吃”资源,多元发展,走出产业转型之路。据统计,近4年该市非资源型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7.7个百分点。
  资源枯竭:“一黑一白”优势不再
  华蓥因煤而兴,石灰石资源丰富,“一黑(煤炭)一白(水泥)”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龙头。
  从2000年开始,华蓥煤炭产业进入衰减期。2007年,煤炭产量相比鼎盛期最高年份(1999年)减少100万吨,产值减少2.5亿元。石灰石资源也在减少。2009年3月,华蓥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随着资源枯竭,华蓥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暴露出来:80%的工业产品以矿产资源作为直接开采和加工的对象,多为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
  2007年,华蓥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6.1亿元、1亿元,分别排名全省27个扩权试点县市的倒数第二位和第三位。
  “精吃”资源: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2010年底,总投资7.6亿元的川铁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华蓥点火投产,装机10.5兆瓦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站加紧建设。
  “产业转型并不意味放弃传统资源型产业,关键是要精吃‘资源’。”华蓥市委书记田运刚介绍,在《华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划》中,水泥产业被确定为过渡产业。生产1吨新型干法水泥要比传统立窑水泥节约近50公斤标准煤,新型干法水泥成为该市新上水泥项目的一条刚性要求。
  2007年以来,华蓥新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项目3个,总产能达550万吨;关闭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立窑水泥厂8户,淘汰落后产能250万吨。
  在推进水泥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华蓥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利用率等措施,积极推进煤炭产业绿色转型。
  煤炭生产中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如今成了宝贝——对煤矸石进行发电等有效利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新建李子垭、绿水洞两座煤矸石发电厂,年消耗煤矸石30多万吨,发电量达16000多万度;用煤矸石作原料和燃料,用于水泥、页岩砖生产,年均消耗煤矸石达60万吨以上。“精吃”资源,效果很快显现:2010年,华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07年分别下降47.6、14.7个百分点。
  多元发展:四大接替产业给力
  去年初投产的华蓥山领创电子,前不久又投资9000万元上马二期项目,还将领创电子总部从广东东莞迁往华蓥。
  为何如此青睐华蓥?领创电子董事长彭祖均的答案是:电子信息已成为华蓥重点发展的产业,在土地、财税、用工等方面政策更优;华蓥处于成渝经济区“一区块”的最前沿,随着富士康、惠普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川渝两地建生产基地,领创可以紧贴大型电子企业,谋求更多商机。
  立足多元发展,华蓥积极培育壮大机电加工、旅游、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四大接替产业,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培育壮大机电加工业。目前,华蓥已建立广华工业核心区和庆华溪口机械加工园、广华工业集中区机电产业园三个机电加工产业平台,入驻领创电子、正大汽配等规模以上机电加工企业36家,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汽摩配件、矿山机械、机械模具、农机制造五大机电加工制造体系。
  培育壮大旅游业。华蓥山旅游区成功打造成为全国4A级景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新建、完善景区(点)75处,新开辟旅游线路15条,近3年接待游客559.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4.6亿元。
  2010年,华蓥市域工业总产值实现120.4亿元,非资源型工业比重由2007年的40.1%上升到47.8%。田运刚介绍,下一步将用足用活支持政策,争取实施重大项目,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力争到2015年非煤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到70%以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