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宜宾:新型工业化补县域经济短板
时间:2011-08-05 来源:四川日报

  最近,宜宾市长宁县摘得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中的示范县奖牌。与此同时,入驻该县宋家坝产业园区的五粮液普什集团醋酸纤维公司系列产品填补国内三项技术空白,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环境好、产业壮,这是长宁县的现状。2010年,该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63亿元。然而五六年前,该县还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长期徘徊在三四千万元基础上的农业县。“市里强力支持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补齐了县域经济短板。”长宁县委书记曾健说。
  低起点,大跨越——宜宾市的10个区县绝大多数经历了像长宁县这样的发展历程。
  市属优势企业向区县延伸
  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宜宾就长期处于市强县弱的局面。为补齐县域经济短板,2006年,宜宾市委市政府确定 “富县战略”,2007年出台 《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实施意见》。“工业强县战略是我市补齐县域经济短板的重要路径,而且必须走新型工业化路径。”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说。
  低能耗、高效益是新型工业的标志性特征。在传统农业区县,新型工业从何做起?宜宾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属优势企业向区县延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以五粮液、天原、丝丽雅为代表的宜宾三大市属企业开始了区县发展战略。
  位于长江之滨的江安县阳春工业园区,4年前还是河滩地,随着天原集团公司入驻,这里形成了以化工产业链为特色的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去年,园区实现产值69亿元,明年有望突破100亿元。”江安县委书记虞平透露,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年领跑全省68个丘区县。
  天原集团入驻江安不久,五粮液普什集团公司引进国际一流技术,投资兴建的醋酸纤维项目落地长宁;丝丽雅集团整体搬迁进入翠屏区盐平坝产业园区,同步实现产业升级,并将产业向屏山等区县延伸。
  县域工业经济总量5年增6倍
  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宜宾市在简政放权、政策扶持、培育队伍、技改等方面加大力度。
  据统计,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11项、调整下放34项,市、区(县)两级自行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取消,项目申报、用地审批等8个方面共56项、90多条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区县,充分调动了区县加快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等文件,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组合效应;每年投入370余万元,打造“戎州大课堂”,举办工业强市、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专题培训班,着力建设一支有本领、能战斗、作风好的区县干部队伍,通过引进博、硕人才等方式,强化人才保障;“十一五”期间, 宜宾市推动1459个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41个重点技改项目全面竣工投产,有力支撑了工业发展。
  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得宜宾工业不断壮大,现已覆盖32个工业大类,工业产品达70个,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447.71亿元。伴随着县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宜宾区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在“十一五”期间保持高速增长,县域工业经济总量由2005年的38.5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70亿元,净增6倍,年均增长39%,改变了市强县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