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高价采购”“豪华采购”“指定采购”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持续扩大,也出现了“高价采购”“豪华采购”“指定采购”等采购乱象。部分代表委员建言尽快遏制采购“三乱”。 “高价采购” “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竞标,比的不是价格、不是质量,而是关系和公关。”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史贻云说,不花钱送礼搞关系,很难拿到政府采购的单子,而这些“额外花费”会通过抬高价挣回来。 代表委员认为,要刹住这股“歪风”,关键在于制度完善。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政府采购的整个过程基本在财政部门之间进行,监督实际上还是一种体制内监督,公开公示信息往往太过简单,社会力量难以进行有效监督。 “要打破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单一行政监督。”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张凤宝认为,应充分引入社会监督、网络监督机制,采购部门和监督机关要及时、无偿地将政府预算、决算细目和采购各环节信息毫无保留地向社会公开。 “豪华采购” 采购苹果iTouch4当U盘、4万余元的超高配置笔记本电脑、豪华电动按摩椅、价值近3000元的“工作服”……一些以“工作需要”为由头的“豪华采购”不断涌现。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制度漏洞是主要原因。李建保代表认为,目前在政府采购立法上,过于偏重过程、程序、方式和合同之类,而对应该采购什么、采购多少、为何采购等缺乏明确规定,对各类政府采购人的需求缺乏有效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济顺认为,关键要将采购计划纳入财政预算,增加透明度,接受人大及社会监督,少用计划外资金搞采购。 “指定采购” 近年来,由“指定品牌”或为某品牌、某生产供应者“量身定做”标准也是一些地方政府采购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张凤宝代表认为,原则上不得提出指定品牌要求,但如果有充分合理理由必须采购某个特定品牌,也必须经过严格报批审核,而不能随心所欲。而要顺利实现这一点,关键要制定相应的通用和专用设备配置标准。代表委员提出,对于通用产品和服务项目,政府应该规定统一的功能和价格标准,在评标中考虑引入产品品牌分,避免低质产品低价中标。 记者 刘元旭 赵仁伟 傅勇涛(据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