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到2012年,每年三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一年一次的大会,在北京如期召开——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国两会集民智、绘蓝图,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探索,推动了中国科学发展不断开拓新局面。 推动科学发展的窗口 翻开五年两会重要文件,回眸五年两会中心议题,一个个关键词、一项项政策措施、一组组亮眼数据……交织在一起,清晰勾画出五年间中国科学发展之路。 “2008年提出防过热、防通胀,2009年要保增长,2010年着重处理好增速、结构和物价三者关系,2011年把稳物价作为调控首要任务,2012年强调稳中求进,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谈到五年政府工作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轨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就拿‘保增长’到‘稳增长’的变化来说,一字之差,体现了经济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的转变。” “这是极不平凡的几年,中国经受了历史罕见的挑战和考验。”全国人大代表吕新萍说,“最近5年的两会,是探求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窗口。” 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数据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发展态势:2010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实现“V”形反转后,又积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 “今年GDP增速的目标是7.5%,虽然只降了0.5个百分点,但这个指标能下来,很不容易,意味深长,中国经济将从速度型转向质量型。”刘树成委员说,“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高度关注民生的窗口 3月10日晚,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党支部书记格桑卓嘎激动得一夜没有睡好。 之前的几个小时,作为少数民族代表,她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并坐在胡锦涛总书记身边。总书记关切地询问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近年来,从普通百姓到代表委员,从平常日子到两会期间,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生的关切无处不在,也是两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2008年,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那一年的两会提出,要通过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三年后的2011年,全国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根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5年间将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 重温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个目标、一项项举措,反映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的日渐深化。 “经济越是发展,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的民生观念也必须与时代同行。”全国政协委员王林旭说,透过5次全国两会,看到是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一种与时俱进的民生情怀。 汇聚民智民意的窗口 3月8日一早,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就在中国政府网上看到了刚刚发布的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这让他激动不已。 时间回溯到2011年3月7日上午,铁道大厦三楼多功能厅。温家宝总理参加政协经济、农业界政协委员联组讨论,刘永好在发言中提出:现在是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要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振兴现代农牧业。 之后,农业部等8部委结合这一建议做了周密调研论证,并最终出台了意见。 “我这20年的委员没白当。”看到自己的建议发挥了作用,刘永好多了几分自豪。 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多年来,他与其他一些代表、委员坚持提交 “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的4%”等多个议案、提案。如今,这一建议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体现。 民众有所呼,政府有回应。2008年到2011年4年间,代表委员们共提交2000多件议案、20000多件提案。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前副校长李君如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始终使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保持旺盛生命力。” 民主法治进步的窗口 今年的两会上,“一增一减”引人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以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进城市,这意味着农民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表明,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包括农民在内的基层一线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一增一减,意味深长。美联社的报道认为,中国正在增加不断减少的农村人口在国家立法机构中的代表人数,这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人权事业迈出的一大步。 5年前的2008年3月,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3名农民工,承载着1.5亿农民工的期望,从车间、工地走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殿堂。这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一次迎来农民工代表。 两年后,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而之前,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比1到4比1。 “修改选举法这部关乎中国人大制度的核心法律,实现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无疑能进一步凸现人大代表的广泛代表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大元说。 2011年,在现行选举法的指导下,全国进行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结果表明,一线工人、农民及妇女代表的比例较上届都有所提高。人们有理由期待,2013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会有更多基层代表的身影。 展现开放自信的窗口 作为两会亲历者,又是一位新闻人,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用四个字概括对这五次两会的感受——开放、开明。 他的感受可以具体到本届两会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在人大新闻中心网站上链接各代表团主页,第一次公布政协委员基本情况,第一次免费向媒体提供公共广播电视信号和图片服务…… 而这些发生在2008年的第一次,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已不再新奇。 五年间,不仅全国两会的许多开放新举措,被国内外参与者看在眼里,各地方两会近年来也有不少创新之举:上海两会在两天内接受了2700份直接来自基层群众的 “百姓议案”,江西省开始向社会公布省人大代表联系方式、郑州首次允许市民旁听…… “最大的变化是,外国记者采访两会更加便捷、快速和开放。”从2003年起就参加两会的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的记者吴牧一说。近几年,报名采访中国两会的3000多名记者中,境外记者都要占到三分之一。 四年前,俄罗斯《专家周刊》把驻香港的办公室迁到了北京。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深入到内地,才可能更准确、更真实地报道中国”。 2008年两会期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中国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的社论中说,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是一个有用的“视窗”,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决策者的思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现实的政治制度,是与时俱进、具有发展活力的政治制度,有益于中国稳定和发展。”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罗说。 新华社记者 霍小光 张宗堂 崔清新张晓松 周劼人 周英峰 刘铮 邹伟余晓洁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