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将举一反三破解农村义务教育六大难题 □本报记者 钟晓晴 6月27日,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中心校杉木村小学的“挑夫校长”代天久最后一次为孩子们背营养餐,今后,孩子们的营养餐将由专门的车辆送来,一条全新的公路直通校门口。 一年多来,代天久每天步行两个多小时山路,为孩子们背营养餐。他的故事被包括本报在内的众多媒体报道,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挑夫校长”。 故事令人感动,也让人有些心酸。 过去,翠屏区农村学校共有120个营养餐配送点,其中33个为一级配送点,87个为二级配送点。由于二级配送点比较分散,且配送数量零散,营养餐配送公司不配送,这个任务就由各学校自己承担,产生了不少“挑夫校长”、“挑夫老师”。 这一现象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翠屏区教育局副局长曾祥立介绍说,“挑夫校长”、“挑夫老师”的现象被报道后,受到了各级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两次作出批示,要求各地都要把农村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强力推进,还特别叮嘱要对农村边远山区师生予以特殊关怀。 最近,宜宾改革营养餐配送机制,“市里已将各级政府明确为营养餐的配送主体,‘挑夫校长’或‘挑夫老师’在全市都将不复存在。” 得知这个消息,代天久很高兴:“由政府来负责配送,无论再远、再分散,肯定都能保障到位。孩子们可以吃得放心,老师们也可以专心教学!” 从“挑夫校长”延伸开去,宜宾全市农村义务教育迈开深层次变革的步子。 6月28日,宜宾市召开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会,提出三年破解六大难题:布局不合理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严重不足的问题;学生上学行路难问题;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的问题;教学质量的问题;教师队伍素质和稳定的问题;困难群体关爱和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问题。 每一项,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今年底,百人以上的学校须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对规划保留的农村学校,用三年时间全面实现校校通水泥路或沥青路…… 这两天,仅有147名学生的江安县井口镇凤凰村小学门口,道路建设正加紧推进,下学期开学时,孩子们就能走水泥路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