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现瑞 李梦媛 7月5日上午11点,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会议室里,一场采访活动正在进行,英国航空公司中国区经理陈敏抛出的一条消息“引爆”全场—— 今年9月22日,双流机场将首次开通成都直飞伦敦的国际航线,在为期半年的促销期间,经济舱单人往返票价最低仅需2280元。 英国航空公司拥有近90年的发展历程,是世界上知名航空公司之一,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业务拓展却进展缓慢:早在1980年,英航就开通了北京至伦敦的航线,但直到今年,他们的目的地只有京沪两地。成都-伦敦直飞航线的开通,打破了这一局面。 新航线开通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这家组建不到10年的国有企业,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打造国家级航空枢纽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如何实现“腾飞”? 勇往直前 3年勇闯,国际地区航线增至65条,四川与世界联系更紧密 英国航空公司在中国大陆多年不开新航线,或许人们难以相信,打破这一局面的,是一次被称为“伦敦6小时”的会见。 去年夏天,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一行来到伦敦,面见英国航空公司高层。会见从当地时间下午1点开始,原本对方以为只是一次礼节性会见,只安排了两个小时,结果却令在场所有人意外:会见从下午1点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 送走李伟一行后,英国航空公司高层又紧急决定,留下公司两位中国区高管,继续开会。最终,公司一致决定,开通成都至伦敦的国际航线。 说起此次英国之行成功的原因,李伟道出四个字:责任、勇气。 2009年,双流机场的国际航线还只有十来条,这样的状况,对于一个志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难以接受。“心里那个急啊。”时过多年,集团一位负责人还记得当时的心情。 另外一件事情更坚定了集团加大开通国际航线的决心。当年,富士康的老总郭台铭到成都考察,第一个到的地方就是双流机场,有多少条国际直飞航线,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 从这个细节中,机场集团上上下下读懂了一个道理:机场既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受益者,更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四川机场集团应该主动作为,奋勇向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几年来,公司派出一个个团队在全球“南征北战”,瞄准一个个城市、一家家航空公司,先是拿下东京,然后是阿布扎比,紧接着是胡志明、温哥华…… 今年2月28日,成都直飞墨尔本;5月19日,成都直飞法兰克福;好戏还将接连不断,9月3日,成都将直飞多哈;9月22日,成都将直飞伦敦。明年4月,成都可望开通直飞美国旧金山的航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市场部经理闫玉华透露,过去3年,成都双流机场的国际航线增加了50多条。每一条航线的背后,都有一个伦敦“6小时”的精彩故事。 脚踏实地 3年苦干,国内“航空第四城”脱颖而出 法荷航空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沈晓蓉带来的故事,主题叫“坚守”。 2006年5月,原荷兰航空公司开通了成都至阿姆斯特丹的国际航线,实现了中国西南地区和欧洲的首次直飞,在四川机场集团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7年过去,尽管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荷兰航空也与法国航空公司实现了合并,但这条航线从未中断,航班还从最初的每周两班增加到目前的4班,上座率达80%以上。 作为双流机场国际航线中的“老兵”,沈晓蓉见证了机场成长的历程。她记得,2006年,这条航线刚开通时,机场的外航柜台只有两个,而如今,给他们一家的就达到了7个。 她也记得,7年前,机场只有一条跑道,货站只有篮球场大小,没有专门的货机坪,而如今,机场二跑道、面积达200多亩的新货站已经竣工投用,投资2亿元、拥有两个大型机位的货运专用停机坪进入收尾阶段,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清扫,再过几天,就可以投入使用。 更大的改变是服务。货运方面,机场实现了航空货物“7*24小时”的“即时通”,航空货物可以实现随到随走。客运方面,成都口岸获批,对45个国家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外籍人士,实行72小时过境免办签证政策。客货综合运输方面,机场配合有关部门向中央有关部委申请,使成都成为民航国际航班享受保税油的城市,仅此一项,沈晓蓉所在的航空公司,每从成都飞一次阿姆斯特丹,单边就可节约成本12万元人民币。 沈晓蓉的亲历,是四川机场集团多年来脚踏实地、不断完善和提升机场服务的一个缩影。3年中,双流机场从只有一条跑道、年旅客吞吐量2000多万人的西部机场,成功助推成都成为国内“航空第四城”。今年3月,机场摘得“亚太地区最佳机场成就奖”。 成都机场地服公司副总经理欧爱民透露,机场货运专用停机坪二期工程即将启动,预计到2014年下半年完工。届时,双流机场专用货机位将从现在的5个增加到9个,实现“飞机直接停到货站屋檐下”,货物从货站到飞机的地面运输时间从15分钟缩短为5分钟,达到航空货运的“世界速度”。 携手并进 大手牵小手,五大支线机场蒸蒸日上 再过两天,广元至深圳的航线将开通,这是广元盘龙机场近年来开通的第四条国内航线;6月底,攀枝花机场在停航两年多后复航;投资4亿多元的西昌青山机场改扩建工程新航站楼不久前也投入使用…… 支线机场复苏迹象背后,折射着四川机场集团的智慧。 支线机场的运营是世界性难题。以广元盘龙机场为例,自2000年竣工后,仅仅运行不到4年就停飞,到2009年实现复航,但航线少,难以为继。 如何发展壮大支线机场?面对考验,机场集团选择“大手牵小手”。通过四川机场集团的市场影响力而不仅仅是资金去带动支线机场夯实基础,开拓市场。航线和客流量是决定机场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支线机场开新航线难的问题,过去几年,机场集团先后率队与国内几大航空公司洽谈,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广元机场和西昌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分别突破10万人次和50万人次。 为提升支线机场服务水平,机场集团从成都机场下派多批骨干成员,到各个机场去交流任职,手把手“传帮带”。 为解决支线机场基础薄弱、投资不足的问题,机场集团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协调,成功解决了攀枝花和西昌两个机场的修复和扩建问题。 经过努力,一个“1+5”的现代航空集团正在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