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求快,以变求强,以效求质—— □姚永亮 本报记者 文铭权 6月下旬,在全省各市(州)2012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眉山名列第一。 连续5年招商引资全省第二,连续3年西博会签约金额全省第二,连续4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落户总量达32家,仅次于成都——作为1997年建立地区、2000年撤地建市的四川最“年轻”城市,眉山成为我省发展最快的市州之一。 “成绩属于过去。要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不掉队、不落后,唯一的选择就是跨越发展!”眉山市委书记李静说。 自我加压,追赶跨越。眉山提出,务必保持快于全省的发展态势,奋力实现“两个率先”和“三四五翻番”目标。到2017年,全市GDP超过1600亿元、冲刺1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4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以“融”求快,以“变”求强,以“效”求质——眉山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次级突破之路。 更快——融入成都,同城发展 新建的10条大通道连接成都 今年1-5月,眉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08.72亿元,同比增长28.7%,增速居全省第3位。1-6月,全市557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19.92亿元,同比增长29.1%。 和经济发展提速几乎同步的,是该市与成都“距离”的缩短:年底完工的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眉山段通车后,从眉山至成都双流机场只需15分钟,到成都市中心仅需18分钟。 眉山快速发展,“首位城市”成都的辐射带动功不可没。 眉山清楚,自身最大的优势在于区位,次级突破首要的发展策略,就是要紧傍成都这个“大款”。在成都周边市州中,眉山率先提出“融入成都、同城发展”,与成都“区域同城、产业同链、基础同网”,不断提升“融入”水平。 2012年底,眉山全面开工建设工业大道、岷东大道、滨江大道、天府(仁寿)大道等4条城市交通干道,“四箭齐发”无缝对接成都,公路总里程达164公里,预计总投资180亿元。3-5年内全面建成后,眉山将全域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该市综合交通办公室主任兰华介绍,今年眉山境内已开工或即将开工的重点交通项目中,连接成都的大通道多达10条。“成都区位+眉山成本+眉山服务”,成为眉山对外招商引资的法宝。 看好眉山区位优势,大项目纷纷入驻。总投资5亿美元的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利华(四川)全球生产基地项目去年9月落户彭山,将于本月进场建设。 作为天府新区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域协调区,该市以“三城建设”铺展未来5-10年的新画卷:建成产城一体、文城一体、景城一体的“现代工业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活品质之城”。 更强——创新驱动,城乡统筹 招商办设到美国 对接全球先进企业 6月12日,眉山经济开发区新区首次在美国马里兰州设立招商办公室,力求把全球最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和企业引到园区,首次对接17个项目,涵盖了癌症检测、治疗,艾滋病检测等多个国际领先技术领域。 把招商办公室设到国外,只是眉山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的一个例子。 该市在全省率先组建市投资促进局,将原招商局、商务局、外侨台办、国资委、工商联相关职能纳入。坚持发展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实施招商引资“376”战略,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实施招大引强,实现“由量向质、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由一般化招商向专业化招商”的转变。 创新园区、新区、乡镇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放权、放手、放胆。6月1日,东坡区富牛镇以及崇礼镇部分村100平方公里区域交由岷东新区“托管”。眉山还向乡镇下放、委托、授权200多个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行政执法事项。 创新“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四种模式、四个转变”路径:以城为主、统筹城乡;以工为主、统筹城乡;以农为主、统筹城乡;以游为主、统筹城乡,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加快农民向城市居民、产业工人、农业业主、三产经营(从业)者转变。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杜绝庸懒散。3月,该市公开选拔90名“80”后优秀年轻干部到区县、园区、市级经济部门和乡镇挂职锻炼。面向社会公开选聘7个驻外经合局局长,一名曾任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应聘者,被彭山选聘为上海招商分局局长。 系列创新举措使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吉香居、味聚特等泡菜企业成功与韩国泡菜、欧洲泡菜携手开拓国际市场。位于眉山铝硅产业园区的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在国内多晶硅同行纷纷停产的严峻形势下,不但产销正常,而且加速扩能提质。 创新催生动力,激发活力。“东坡的干部群众和企业都动起来、跑起来、跳起来了!”东坡区委书记李明舟表示。 更优——高效廉洁 真情扶助 “三个舍得”换来一个“值得” 最近,眉山市及东坡区代办服务中心通过并联审批方式,为四川誉丰化工科技公司办好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较法定办理时间提前三分之二。 今年3月,眉山市行政审批代办服务中心、一费制缴费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据李静介绍,成立“三大中心”,旨在进一步优化“便捷、高效、畅通、廉洁”软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让所有在眉山发展的企业“好办事、能办事、办成事”,享受到优质的政务服务。 眉山响亮喊出“成都区位、眉山服务”,全面建立五级行政服务体系。通过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完善、推进“并联审批制”、“重大项目代办制”、“绿色通道”等服务,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0.62天,承诺件办理提速96.8%。 眉山明确提出“三个舍得”,即:舍得给企业家政治荣誉、舍得给企业家社会地位、舍得给企业家物质待遇。该市财政共拿出6000多万元,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进行奖励。2007年以来累计减免民营企业税收27.1亿元。市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扶持成长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做大做强。 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提升要素保障。今年1-6月,眉山新增贷款61.72亿元,增长12.13%。“眉山是一个值得企业投资兴业的地方。”四川金象化工集团董事长雷林说。该企业由一个县氮肥厂起步,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硝基复合肥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