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人民代表大会 > 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 > 代表审议

基层代表愈加珍惜话语权

时间 2009-01-17 来源 四川人日报
[ 字号大小:]

  绵阳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代表“争抢”话筒的场面。省人大代表兰友军几次试图发言,都落空了。去年,兰友军第一次参加省“两会”时,还没想过发言这回事。他来自江油市九岭镇中和村,是一名农民代表。

  履行代表职责的2008年,兰友军面临的最大议题,莫过于灾后恢复重建。“两会”前的两个月,许多村民找他反映问题,一是永久性住房的贷款额度太低,二是农村被毁道路的恢复进度太慢。所以这次来到成都,兰友军的肚子里装满了话。他和另外两个村的村支书一拍即合,决定三人联名提交建议。

  兰友军并非个案,从他身上可以看出基层代表履职的渐进轨迹。第一次参加“两会”,他感到了不适应,对程序不熟悉,对履职的方式不尽了解,尽管法律赋予了代表平等的地位,但当他与代表团里的领导干部一起讨论时,甚至有些“腼腆”和“害羞”。经过一年的锻炼和地震的磨炼,兰友军愈发感觉到使命的神圣。更重要的是,2008年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情况,树立了一个尺度和标杆,坚定了他通过议案建议反映民生的信念。联合代表提交议案建议,让他找到了加重话语权的途径,并从容地配合媒体采访,以进一步放大声音。

  基层代表乐意发言,各代表团分组讨论时,便有了“激烈”这一特征。“两会”透露的信息显示,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收到的提案议案,都凸显出民生议题。来自基层的代表对此有着最为直接的体验,更了解群众的呼声和需求,更想通过自己的发言,将基层的声音反映到“两会”上。

  尽管基层代表仅是人大代表的一部分,但他们的变化,他们的自信,他们的踊跃,无疑是社会进程中的闪光点。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