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信心——昨(16)日,省人大代表、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在小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报告谋划未来重点突出,特别是全省全年投资将力争突破1万亿元,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应对复杂局面、加快发展的决心,给我们莫大的信心。”
连续两个半天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关注度最高的数据之一就是这“1万亿元”。大家认为,受巨额投资推动,2009年四川有一个缩小与全国差距的良机,应当用好这个机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两个加快”打牢根基。
“尝到了抓项目的甜头”
“南充人尝到了抓项目的甜头。”刘宏建说。作为一个丘区大市,南充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过去一些年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也较慢,刘宏建认为:“核心其实就是投入不足。”去年在全省强化项目工作的整体推动下,该市在思想上、工作方式上“豁然开朗”,把项目工作作为头等大事,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予以保证。一年左右,该市面貌焕然一新,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增幅、经济效益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快过春节了,很多地方都还是塔吊林立、车来人往、热火朝天的景象。”
省政协委员、遂宁市政协副主席张云尧分析,2008年省政府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中有几大亮点:一是在灾后重建中,强势启动项目建设,既加快灾区恢复重建,又拉动投资、扩大内需;二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下滑的形势,始终抓大企业、大园区和产业统筹三大措施,实现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按照既定的思路、发展方向前进,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找准不同项目关键点
当前,我们正面临灾后恢复重建和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大机遇。
“1万亿元只是今年的投资计划,未来3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将力争破3万亿元,这在四川建设史上是空前的!”省政协委员、巴中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邱成平感叹。
怎样抓住和用好两大机遇,奋力推进“两个加快”?“要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核心。”代表、委员们建议:善于抓住不同类型项目的关键点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关键在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重大产业化项目关键在投资主体和实力,重大民生项目关键在研究好、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统筹推进三大项目,努力实现更大突破。
“宜宾的特点就是大项目多,今年已准备了投资总额160多亿元的70多个市级重点项目。”省人大代表、宜宾市发改委主任谢杰说,项目前期工作就像“绣花”,一定要过细。
需求才是最紧缺资源——重建大市场、内需大市场,四川的需求条件绝无仅有。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会长、德阳市工商联会长张志强说,要想办法调动民间资金的投资积极性,“我了解到很多民营企业都有强烈的投资欲望,政府可做好项目投资引导工作,比如提供好的项目信息,给予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支持。”
枢纽建设,各显神通
采访两会的记者明显感受到,“枢纽”是一个被代表委员提及频率相当高的词,除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很多二级城市的“次枢纽”建设在经过一年酝酿、谋划、准备后,今年将有系列成果呈现。
省人大代表、宜宾市市长吴光镭提出:“建议加快成贵铁路的建设,省上可在预可研推荐方案基础上,尽快进入下一阶段工作,力争成贵铁路乐山至宜宾段今年早日开工。”宜宾的眼光已经瞄准了长江上游川滇黔接合部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不通不畅,泸州人说自己就要被“边缘化”。而随着泸州港渐成气候,泸州代表、委员也有了更多底气:要定位于四川向南发展的重要桥头堡、通江达海物流大通道的关键点,形成“铁路、公路、水运、空运”配套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乐山不落人后,2009年的目标很明确:围绕基建抓项目,加快建设乐宜高速,争取岷江航电综合开发、雅乐高速、成绵乐城际铁路乐山段、成贵铁路等项目尽快开工。一句话,作为成渝经济区核心圈中重要的枢纽城市,拥有成都平原经济区最近的出海口,加快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
今年开工的达成铁路复线、兰渝铁路,都要经过南充。南充要建成川东北次枢纽,有一定基础。南充代表、委员认为,几条铁路的建设不仅能够支撑该市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更会为以后的发展打开物流瓶颈。
达州代表、委员提出,构建秦巴地区交通枢纽必须再次提速。他们有充足理由:高速公路一头连成渝,一头通西安;达州河市机场是川东唯一民用机场,已开通直达成都、广州、北京的航班;渠江航运与长江、嘉陵江相连,经重庆、万州港可直达上海。
“制约四川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仍然是交通问题。”省政协委员、四川兴利达董事长张均感到,利用好这一轮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铁路、公路、航空、航运大项目建设,四川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