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为交一份群众满意的“扶贫答卷”——驻巴全国、省人大代表和部分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贯彻实施情况侧记

时间 2017-05-31 来源 巴中市人大常委会
[ 字号大小:]

  初夏的大巴山,草木葱翠,阳光明媚。5月16日至17日,巴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驻巴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两天行程,代表们沿着迂回的盘山公路,进贫困村、访贫困户、到田间地头、看产业、问发展,查资料、实打实了解情况,面对面听取意见。详细了解山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所思所盼。用心查找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建言献策。

 

  精准识别结穷亲

 

  走进南江县桥坝村,一排排青砖白墙的小洋楼映入眼帘。“看嘛!这是我们贫困户的新房子。”吴大爷指着新居,满脸喜悦。代表们发现,每户的门前有个二维码,大家饶有兴致地用手机一扫,贫困户的所有信息一目了然。“这个设计好,公开透明,做不了假。”代表们大加赞赏。

  桥坝村幅员17.4平方公里,辖8个社284户1042人,系东榆—南江连片扶贫开发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554人。

  在该村村委会里,一本本台账上,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收入,贫困属性、致贫原因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这个识别很精准,找到了一批真正的穷人”省人大代表成燕感叹。

  来到通江县瓦室镇鹿鸣村聚居点,20多户贫困户刚搬进新居。“家里几口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困?”“我儿子身体有残疾,在外打工,两个孙娃儿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我们两个老的身体都不好,不能做重活,代表们走进贫困户张学佳家面对面了解情况。

  贫困对象识别准不准?建档立卡程序严不严?在南江县金碑村调研时,代表边看边提问。该村支部书记介绍,在扶贫对象的识别上,严格按照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统筹考虑“一本账两不愁三保障”因素,坚持公开公正透明,非常严格。

  在通江县长春村,当代表问到村里贫困户的情况时,非贫困户王大爷说:“我们村的贫困户90%都是家里有人常年生病或者有残疾的,确实困难,我们都认为评得合理。”

  每到一处,代表们都认真翻阅资料、听取情况汇报,与贫困户交谈、了解一些非贫困户的意见。

  所到之处,代表了解到,在贫困户的识别上,严格按照“六个不纳入”的识别标准,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数据与房管、财政、工商等部门档案资料进行科学比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清退,符合条件的报批纳入。坚持群众自主申请、村社三会评议、乡镇比对审查、县区政府审定“四步走”的识别程序,实现程序透明公开、结果群众公认。

 

  授之以渔真帮扶

 

  扶贫攻坚“念兹在兹”“唯此为大”,这是一支鼓舞人心的强劲号角。

  在通江县烟溪镇,崭新的通村道路盘旋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延伸向大山深处的罗张窝村。正值夏收时节,田野里,年近古稀的老人冒着30多度的高温在田间收割小麦、油菜,一片繁忙。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愁脱不了贫!”市人大代表吴映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具有川东北特色的民居进行了整治改造,房前屋后栽种的核桃树,长势喜人。正在菜园里忙碌的村民张德生告诉人大代表:“村里发展了’五园’经济(菜园、药园、果园、养殖园和加工园),我们有了稳定收入,大家干得越来越有劲了。”

  “我对党没有贡献,党却这样关心我,我如果不努力真的对不起党哦!”在返程的路上,代表们品味着通江县瓦室镇鹿鸣村贫困户张大舟质朴的话语,他们似乎看到了智力帮扶结出的累累硕果。“老百姓懂感恩,懂发奋了,这是扶贫的重大成果”市人大代表兰云如是说。

  来到巴州区秧田沟村,在村里的果蔬种植基地,二十多个村民们正在烈日下给蔬菜除草。代表问到:“老乡,热不热呀?”“不热,只要有钱挣,再热都值得嘛!”村民笑呵呵地回答。

  秧田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兴全介绍,村里流转土地500多亩成立秧田沟果蔬种植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圆黄梨,林下套种蔬菜、中药材;养殖生态鱼、泥鳅120。合作社共吸收377名群众入社(其中42户156人贫困群众全部入社)。

  扶贫攻坚成效如何,基层干部和群众最有发言权。

  经开区中营村“第一书记”李明松说:“发动群众干,扶着群众走,带领群众富,走这样的扶贫工作路线,收效明显”。

  每到一处,代表们都热情地与村民打招呼,请他们谈感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进村道路硬化了,自来水入户了,电网线路改造了,易地扶贫搬迁实施了,改建的小学和敬老院都投用了,家里的收入增加了……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听,代表们真切感受到了“授之以渔”的帮扶带给群众真正的实惠。

 

  建言献策利长远

 

  找准对象,才能有的放矢;因户施策,方可扶出成效。

  宽阔平坦的道路、漂亮整洁的新居、特色鲜明的产业,精神振奋的群众……代表们为贫困村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所感动,为巴中扶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而自豪。

  此次调研,代表们感受到,巴中贯彻《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有力有效,上下齐心抓扶贫的氛围已经形成,扶贫开发机制健全,特色鲜明。但像巴中这样的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历史欠账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难度大,各地在贯彻中也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扶贫攻坚中,对于产业项目的选择,省人大代表冉红玲、邓代兴等代表建议,增收产业项目、品种的选择,要遵循当地的自然条件,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创新发展机制,引进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实。

  群众是扶贫攻坚的主体,就如何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汪其德建议,要充分发挥农民夜校的作用,开展技能培训和感恩教育,引导群众在享受党的优惠政策同时,要知恩报恩,在“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基础上,真正“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防止扶贫扶了懒人、扶成了仇人。

  如何推动扶贫工作均衡发展,省人大代表刘国能、景瑞琼等代表建议,要统筹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已脱贫户与未脱贫户的扶贫帮扶,防止顾此失彼。

  就下一步的扶贫攻坚工作,省人大代表、巴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魏文通建议,全市各级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运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广泛学习宣传贯彻《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法治环境;下足“绣花”功夫,做细做实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注重产业发展,更加注重非贫困户的统筹,资金使用方式的创新;解决好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后续资金的投入、脱贫奔康的统筹等问题,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防止已脱贫的返贫。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