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打造有尊严的养老乐土——成都市武侯区社会化养老状况探访

时间 2019-11-12 来源 人民权力报
[ 字号大小:]

  在当前家庭子女少、子女跨地域就业现象较为突出的老龄化时代,家庭养老功能显著弱化,空巢老人家庭普遍存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尤为迫切。

  2016年8月《成都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成都市下属区(市)县各显神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开拓工作思路,部分地方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中,武侯区的“五个融合”养老服务模式颇具特色,引人关注。

  武侯区按照“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增加供给、市场满足需求”的基本思路,聚焦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难题,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为抓手,优化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开展特色金融养老服务,初步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近日,记者对武侯区声名远播的“奶奶厨房”、安康乐孝康养中心等实地走访,并对武侯区人大常委会在推进社会化养老方面的创新工作方式进行采访。

 

一个人的厨房,一群人的“家”

 

  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小税巷里,有一个“奶奶的厨房”(简称“奶奶厨房”),这里的主人是一位70多岁名为刘道笠的社区居民,左邻右舍亲切地称呼她为“四嬢”。一个简易的小棚,摆上几张桌椅。“奶奶厨房”起初只是一家以自家居民屋门前空地为营生场所的小饭馆,从2016年开始,在武侯区民政局微创投创投资近的支持下,“奶奶厨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居民自组织的阵地,一群老年志愿者聚集在一起,探索出一条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互助式养老模式。“助老助残助到家”的口号成为这群老年志愿者的行为准则。在这里,有欢声笑语,有邻里友爱,老人觉得自己被人牵挂、被人需要。

 

 

“奶奶厨房”的成员欢度重阳节

 

  “我是个残疾人,以前我不爱同人打交道,四妹多次邀请我加入‘奶奶的厨房’志愿者活动,她在生活中多次帮助我,我被她的热心和乐善好施感染,最后加入了这个大家庭。现在我每天的生活非常充实。我的腿脚不方便,但是表达能力还可以,我就承揽了团队接待来访的任务。”72岁的周奶奶亲切地称呼刘道笠为四妹,目前,周奶奶已成为“奶奶厨房”的骨干成员。

  “四嬢”说,她从1964年就住进了这条小巷,这里承载的是她大半辈子的苦与乐。她所在的黉门街社区,70多户有50%以上是空巢老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她几乎将所有心思放在了社区志愿服务上,她对黉门街社区哪家有空巢老人、哪家有残疾人、哪家有留守儿童了如指掌。无论谁家有困难,她都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奶奶厨房”从起初“四嬢”的谋生工具,如今成为了社区空巢老人的“第二个家”。

  武侯区探索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除了“奶奶厨房”外,还建成“银发联盟”工作室、创立养老医疗慈善基金、开展征集心愿墙活动等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依托社区营造项目,整合社区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发动老年人守望相助,通过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实现老年人互助式服务。

 

敞开养老大门,享受“一碗汤的距离”

 

  精简审批流程、落实优惠政策、强化服务理念……武侯区通过放开社会资本“嵌入”社区养老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围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打造的“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安康乐孝康养中心就是武侯区2016年引进的民营养老机构之一,在完成地理位置向社区“嵌入”的同时,实现日间照料、康复理疗、长寿食坊、精神慰藉、文体活动等功能向社区“嵌入”,让中心周边3公里以内的高龄、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既享受专业化、多层次、综合性的养老服务,又能与家人保持“一碗汤的距离”,真正做到了养老不出门、离家不离亲。

  “中心还配套建设了社区长寿食坊,并携手成都理工大学共建学生党建服务中心志愿服务基地,保障入住养老服务和入户养老服务同步开展,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独特优势。”安康乐孝康养中心的刘院长向记者介绍。

  记者随刘院长探访了部分自理老人、半失能、失智老人。年逾80的刘奶奶是一位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于今年9月份主动办理了入住。据了解,刘奶奶的老伴也80多岁了,目前还住在离中心不远的自家里。“我在这里住了一两个月,平时吃饭洗衣都有专人照料,有个病痛不舒服,还有专业的护理人员随时检查身体,就算遇到突发事件,距离1公里内的双楠医院与中心建立了合作,绿色通道随时开启。我正在给老伴做思想工作,让他也快点搬过来享受享受。” 精神矍铄的刘奶奶说在这里很有安全感。

  据了解,在武侯区的用心打造下,安康乐孝康养中心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首先,在服务空间上向社区“嵌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实施环境社区化营造,实现养老服务全覆。其次,在服务功能上向家庭“嵌入”,发挥医养结合服务优势、发挥管家式服务优势、发挥智慧养老优势,实现养老服务零距离。最后,在服务方式上向生活“嵌入”,打造泛家庭康养文化、营造快乐养老氛围、推进标准化服务流程,实现养老服务菜单式。

  类似“安康乐孝”的机构在武侯区还有很多家。放开社会资本养老,让老年人生活有了更多选择。

  量身定制“松鹤延年”特色保险、全国首创“雪中送炭”特困群众专项意外及健康保险保险、深入实施针对长期失能人员的照护保险制度……武侯区除在放开社会资本养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方便拓宽工作思路外,还创新建立特色金融养老,让老年人生活更有尊严。

 

养老是大事,人大来助力

 

  近年来,武侯区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辖区居家养老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监督、跟踪问效,深入推动养老服务向小区、院落延伸,发展“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着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让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2016年6月,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和养老服务工作调研。2018年9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对全贯彻实施《成都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的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听取了区政府相关工作汇报,并对检查组工作报告进行了审议,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与老年群体期望的养老需求还不匹配。”武侯区人大社事委主任文敬良告诉记者。

  今年4月,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随后召开的主任会议对区政府提交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初审,对区政府通过着力打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着力打造社区养老助餐体系、着力搭建养老智慧化平台,基本实现了养老机构、为老服务点、线上养老智能向社区“嵌入”目标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又在注重供需匹配,做好内容、做大市场、做优模式三方面“嵌入”,体现专业化、精细化以及提供政策、制度、宣传等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进一步督促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实现适老宜居环境向困难老年人家庭“嵌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目标。

  目前,武侯区政府正在逐步落实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相关要求,积极依托社区营造项目,整合社区资源,探索推进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颐养的高品质养老生活。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