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在那枣花盛开的地方——2019年广元市昭化区人大常委会助力脱贫攻坚掠影

时间 2020-01-14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广元市昭化区丁家乡位于昭化区南部、嘉陵江东岸,南与虎跳镇、东与太公镇、北与黄龙乡山水相邻,西与剑阁县江口镇隔江相望。丁家乡是昭化区人大常委会定点帮扶的贫困乡,自脱贫攻坚战役开展以来,昭化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联系乡镇、贫困村和人大机关干部帮扶的丁家乡湖溪、双龙、青龙等三个村的脱贫工作,强力助推精准脱贫攻坚。

  丁家乡以“冬枣”为龙头产业,通过多方联动,在这片枣花盛开的土地上,老百姓迎来了全新的幸福生活。

 

幸福生活,从“枣”开始

 

  “昭化区人大帮我们协调了产业发展资金。这是我们的专业冻库,用来存放冬枣。”在丁家乡双龙村,乡人大主席张德康和副乡长秦林热情地告诉记者。他们一边说一边打开了冻库的门,“作为一个村,有这么专业的冻库,我们都非常高兴。”

  当记者问为什么冻库是空的时,村上的干部笑道:“我们举办了两届冬枣采摘节了,冬枣的品质好,销量好,都卖空了,想让您尝一个都没有了呢。我们的幸福生活,从“枣”开始了。”

 

冬枣采摘活动现场

 

  村委会的旁边是新建的幼儿园。1月初的川北,寒风凛冽,幼儿园的教室里却温暖如春,七八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舞蹈。“幼儿园以前非常破旧,是砖木结构的危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贾小玲第一次来看了以后,就说不能苦孩子。区人大为我们多方协调,筹措了52万元的资金,修建了新幼儿园,另外还安装了空调、电视机。”

  “幼儿园的自来水都是村上给钱,炊事员是贫困户,来给孩子们做饭,也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

  据悉,丁家乡紧扣“绿色、规模、品牌、效益”四大环节,坚持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体系化、推进组织化的“五化”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冬枣骨干产业,以双龙、玉罗为核心栽植冬枣2000亩,建成100亩以上示范园4个,主要栽植品种为“沾冬一号”“沾冬二号”。2018年,投产见效1000亩,产量200吨,产值近200万元。

  2019年,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蜂项目——“甜蜜 产业”,又落户丁家,中蜂养殖已成为让群众生活甜蜜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多的农户投入到中蜂养殖产业中,冬枣、枣芽茶、枣花蜜“三枣”产品创有机成功,又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门路。

 

“有党的好政策,我们的好日子长着呢”

 

  2019年,昭化区增减挂钩流动现场会在丁家乡召开,青龙二社李家湾建房模式受到一致认可。

  在青龙村,远远望去,就是一排排崭新、明亮的新建住房,25户农户、贫困户住在这里,入住率达到百分之百。房子的门前预留了土地,农民自己种植的果树和蔬菜郁郁生长。“农民自己种菜自己吃,很方便。这样,才不仅让他们住下来,而且留得住他们。”丁家乡党委书记刘大学说。

 

丁家乡居民安置点

 

  当走到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的贫困户徐思万家门口的时候,随行的区人大办公室主任肖万钟大声招呼道:“徐叔叔!”正在弯腰洗衣服的老人抬头一看,随即露出灿烂的笑容,“你们来了!快来屋里坐!”

  “徐叔叔,身体怎么样?”

  “好好,什么都好。”老人热情的与记者分享着,“我就喜欢你们来。前几天贾主任才来过呢,她时常都来看我,那天都快吃晌午饭了,我说喊她留下吃饭,她说还要去其他户看看。”

  徐思槐是另一贫困户。他告诉记者,“我有白内障,很多年看不清东西了。在贾主任和区人大的同志们帮助安排下,我做了手术,现在总算看的清楚啦!”

  屋里烧着柴火,温暖的火光中,徐思槐老人分外精神,他动情地说:“儿子和媳妇在忙。你说要是像以前,哪家的姑娘愿意嫁到我们这样的穷地方?如果不是摊上了好年头、好政策,我这样的人,怕早就不在了。”

  是啊,有党的好政策,我们的好日子长着呢。

 

用书籍开启智慧,用智慧点亮人生

 

  在丁家乡湖溪村村委会外面的宣传栏上,记者看到了区人大常委会给农民讲党课照片。

  2019年,丁家乡开展农民夜校教育常态化,各村支部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党章党规、学先进学典型和法治讲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每月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习、培育不少于2次,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增强群众的致富本领。

  “以前,我们这里的村干部都是在露天坝里站着开会,连个会议室都没有。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区人大多方协调、筹措资金26万元,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室、图书室、夜校、村民活动室等,完善了硬件设施,为我们建设了活动阵地,村干部开会也不用日晒雨淋了。”

  村干部有了办公和开会的场所;宽敞明亮的夜校,门口的公告板上写着上课的时间、课程的内容和师资队伍简介;放映室里整齐舒适的座椅,不上课的时候就给附近的村民放电影;温馨安静的调解室,墙上贴着“说出你的事,我为你服务”;会议室里摆放着湖溪村旅游开发沙盘……

  “这是我们的图书室。”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花卉种植、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畜牧养殖等书籍。当记者问当地工作人员是否有人来借书时,工作人员笑道,“当然有。不仅村民会来借,回家过寒暑假的大学生也会来借。”

  扶贫先扶智。图书馆的最醒目的地方,贴着一行字:“用书籍开启智慧,用智慧点亮人生。”

  脱贫攻坚胜利的号角即将吹响,全新的乡村振兴画面在枣花盛开的地方徐徐铺展……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