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万源市人大:代表领跑 做有情怀的新农人

时间 2022-11-30 来源 万源市人大
[ 字号大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对标落实中、省、市、县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近年来,万源市各级人大代表不忘初心,躬身力行,领跑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以“利农、兴农、富农”的新农人情怀,助力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谋利农之事,争当农业产业发展“引路人”

  “这是大自然馈赠万源的野生富硒高山岩豆,生长于万源大巴山腹心地带,营养丰富、口感独特,被营养学会列为现代功能性食品。”7月21日,在大巴山茶文化小镇罐儿鸡主题餐厅,万源市复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达州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刘强光向重庆市开州籍人大代表一一介绍万源特色农产品。
  2016年5月,正值全国脱贫攻坚首战,刘强光怀揣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农人梦想,返乡创业开办了万源市复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聚焦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向、新趋势,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新路径、新方法、新视野。
  刘强光认为:“无论是贫困户,还是其他村民,单打独斗去面对生产,市场成本高、风险大,难以发展壮大,必须树立现代产业意识,要主体引导,抱团发展。”
  2017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引导发展笋用雷竹,加快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之际,刘强光主动与四川省产业化龙头企业,“川熊猫”雷竹品牌企业签订全方位战略合作协定。随后,他组织公司、引领群众分别在长坝镇、大沙镇、蜂桶乡等地引种雷竹1000余亩,成立雷竹种植专合社3家,为149户412名贫困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并为全市贫困户长远稳定增收、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闯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为自身企业谋发展,替村民拔掉穷根。2019年,刘强光借力大巴山茶文化原乡,成立留老乡旧院黑鸡体验馆,同蜂桶乡新房子村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将从村民手中收购的岩豆、党参、干笋、蜂蜜等富硒产品端上餐桌,让顾客吃到了原滋原味的万源味道,更让群众发家致富,成为全市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典型。
  2019年4月,为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刘强光联合人大代表、企业代表、返乡创业大学生代表等成立了万源市乡村振兴创新联盟会,经过农业联盟实现互享信息、互通往来、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同时扶持弱小农业合作社,使其走向正常发展轨道,不断促进万源富硒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在刘强光的帮助带领下,先后成立农业专合社3个,扶持青壮年返乡创业18人,累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50余人,带动3000余名群众创收,100余家农业企业抱团发展,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同时,在他的提议下,2022年3月创立万源市餐饮行业协会,吸纳100余餐饮企业,把万源富硒农特产品搬上餐桌,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



担兴农之责,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走进万源市石塘镇贺家湾村,鸡鸣声四起,成群结队的旧院黑鸡遍布山野,在林间自由放养。随着哨声响起,一粒粒玉米落地,旧院黑鸡迅速聚成一片,分享生态美食,宁静的山野也跟着热闹起来。
  “旧院黑鸡是中国的地标产品,也是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有非常好的生态优势。所以说,我就想到了来发展我们旧院黑鸡产业,把我们万源生态优势和旧院黑鸡品种优势发挥出来,变成我们的产业优势。”万源市百里坡旧院黑鸡负责人、达州市第五届、万源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刘晓岗介绍说。
  正是看中万源独特的地理和生态优势,2007年,24的刘晓岗弃文养鸡。今年39岁的他,在百里坡12000亩的基地里,踏出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之路,硬是把旧院黑鸡养成了一个绿色产业。
  刘晓岗清醒地看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阻碍了规模化有机农业的发展,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让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联动,才能催生出崭新的产业,才是中国的特色农业之路。反复思考之后,他提出了十年战略目标,通过“三养、三种、一游、一加工、一直播”模式串连黑鸡、中蜂、黑猪、果蔬等之间的多个生态循环,将旧院黑鸡做成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经济,既可变粪为宝,又可变废为宝,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刘晓岗信心满满,已扩大产业规模10多万只,养殖面积达6000亩;另有1000亩地,用于种植玉米、稻谷、南瓜、中草药、蔬菜和水果,尚有5000亩土地正在开发。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养殖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他积极寻求与电商平台合作,解锁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流量密码”,让黑鸡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建立“电商+直播”销售模式精准投放,实现在线买鸡买蛋、在线观看基地直播和在线喂鸡喂猪功能,让消费者看到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让大巴山深处的黑鸡和生态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飞向全国。
  致富不忘家乡。刘晓岗的养鸡事业做大之后,提供7个大学生就业岗位,又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百里坡流转农民的土地,以鸡苗或者现金方式每年给农民分红,2000多个村民通过养殖增收致富,其中基地农户入股分红高达10万元;坚持为社员免费提供鸡苗、免费技术指导、统一保底回收,14年间累计免费送出10万余只鸡苗;自愿出资为村民们修路,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引领乡亲们在实现“乡村振兴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践富农之诺,让农民享受农业产业发展红利

  现年67岁的村民游友恒,前几年从“粮农”变成“茶农”后很快脱了贫。不仅修了新房、存了余钱,每天闻着飘香绿茶,游友恒的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舒坦。
  巴山美,茶乡更美。在万源市固军镇三清庙村有着一片8000多亩的富硒茶园基地,整片“云海茶山”,依山就势,层层叠叠,云蒸雾绕,好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并斩获“四川省最美茶乡”的美誉。
  2010年,时任三清庙村党支部书记的胡运海,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利用积蓄租了420亩老茶园,开始对茶园进行改造,但是由于人力、资金、技术的缺乏,茶叶种植举步维艰。在充分总结茶园发展困难原因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采取分片挂包的方式,由镇人大主席团一对一联系帮扶,组织代表帮助分析市场,鼓励他和本村其他茶农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适度流转土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茶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独特优势全力推动茶园发展。
  同年,在镇人大代表的提议、带动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天然富硒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经过多年的发展,固军镇已有7000余人成为合作社专业茶农;2021年,固军镇茶业产值达8000多万元,成为万源市唯一的“产业强乡”。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代表的带动,也离不开镇人大主席团的帮助”胡云海回忆道。在集中成片发展新茶园中,土地流转一直是个困扰大家的难题。为此,在三清庙村搞新茶园之前,镇人大主席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给群众算好现实账和发展账;然后镇干部和代表轮番上阵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终于将集中成片的耕地和荒山一并流转过来。在合作社的引领下,三清庙村和新开寺村等重点产茶村群众积极性高涨,都纷纷加入到合作社来,一同发展共同致富。
  一步接着一步走,一届接着一届干。近年来,不论镇人大主席团成员怎么调整,产业强乡、茶叶富民的初心未改,引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承诺未变。如今,不仅固军镇的14个村(社区)全都种上了茶叶,还辐射到石塘、旧院等乡镇,形成一条绿色的产业长廊。户种茶、村建厂、乡有市,形成了一道繁荣兴旺的独特风景,不断释放着富民的“红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产业好乡村才能发展好,群众才能富起来。”固军镇人大主席田田介绍说。近年来,为努力让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固军镇人大主席团立足富硒茶这一特色产业,扎实调研、务实建议、做实民生实事,在国家扶贫和乡村振兴好政策的帮助下,积极统筹协调、有效利用各方资源,累计助力发展茶园面积达2.7万亩,规模作坊式茶园加工企业1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持续实现6000余名群众创收获益。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