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监督动态

产业扶贫“挑大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分组审议侧记

时间 2017-06-06 来源 民主法制建设
[ 字号大小:]
  “尹力省长所作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目标明、路径实、聚焦准、组织严、成效好。脱贫攻坚工作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攻坚战,这其中,产业扶贫既是重点、也是难点。”6月2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让产业扶贫挑起脱贫攻坚“大梁”成为热点。
 
以改革创新推进产业扶贫

 

  “现在产业扶贫现状令人担忧,有的地方是在办公室里一厢情愿作规划,产业发展趋同,产品找不到市场,市场竞争力普遍偏弱。有的地方集体经济也是不可持续的。”刘云委员提出,对产业扶贫绝不能按照惯性思维去做,一定要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切实解决资金、人才、技术、产品、盈利模式、组织形式等,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对产业扶贫不能轻言乐观。同时还要保持耐心,不追求短期效果,坚决按市场规律来发展。”刘云、陆振华委员认为,发展产业,尤其现代产业要讲规模、讲集中成片,还要加大统筹规划,统一帮扶,集中成片开发,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要深入抓产业统筹发展。

  马华委员提出,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这一块,必须要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来进行嫁接才有可能产生收益,通过股权量化形成的收益,集体经济有一部分来源。而这一条现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覆盖面还不是那么大。

 

  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脱贫攻坚工作中,稳定持续增收问题是要害、是核心。

  马华委员屈指算起目前农民增收来源——“不外乎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经营性收入,一是务工工资性的收入,再一个就是转移性的收入,还有一个是财产性的收入。”他开出了细账: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是种养业,目前农民在种植业养殖业上的确存在同质化、低端化的问题。“但就单个农户而言,如果不搞常规的种植业养殖业,你又喊他干什么呢?农民从众心理比较明显,他对市场的认知和把握是有局限性的。就单个农户而言解决不了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有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包括经营大户这些主体来带动和辐射,如果没有这一条农民增收就难以持续,但问题是专业合作社也好,企业也好,种养殖业的大户也好,不能覆盖所有的村,换句话讲,并不是所有的村都有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来带动辐射。所以这个需求和实际效果本身就有一个差距。”

  他提出,有关部门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如何有序地渐进式地把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这些市场主体更多地覆盖到村社,才能够解决持续稳定增收这个问题。

  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谢道全委员还结合攀枝花脱贫攻坚工作提出建议: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因时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立足贫困户的实际,逐户落实产业项目,尽可能地帮助贫困户选择风险小、投资适中、长短结合、可行性高的产业项目。比如,攀枝花农业独具特色、资源优势明显,建议省上相关部门加大对攀枝花的指导,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条件,指导发展既能较快脱贫又有长久市场效应的特色农业。注重帮助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尽力帮助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中市场信息不畅的问题。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紧紧依靠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激发内生动力拒绝“等靠要”
  

    干部在干,群众在看,内生动力不足,有“等靠要”思想,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有些地方还比较严重。

  “这需要加大自力更生宣传,加大感恩教育,扶贫和扶志相结合,并且还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马华、谢道全委员提出,要更加重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先扶志,针对贫困户思想认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思想帮扶和疏导。加大对勤劳致富、人穷志坚、身残志坚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鼓励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摆脱贫困,切实增强贫困户志在脱贫的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要将技术培训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更加注重培训实效,结合贫困户的自身实际,开展产业项目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项目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互联网知识和技能培训等,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技能本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的问题。谢道全委员举例说,比如攀枝花盛产芒果、石榴等水果,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果农真正掌握到种植技术,很多贫困户缺乏技能,也缺乏学习技能的门道,希望省上能统筹协调更多的熟悉亚热带农作物的专家,到攀枝花指导培训更多的农技人员,让更多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免费学到种植技术。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