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经验交流

监督林区道路建设  助推林农奔康致富

时间 2021-12-31 来源 省人大农委办公室
[ 字号大小:]

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工作委员会

 

  按照会议主题,现就雅安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给力,跟踪监督林区道路建设,助推林农奔康致富的经验做法作个会议交流。

  一、监督林区道路建设起因

  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境内80%的土地都属于山区,森林覆盖率目前已达62.7%,居全省第一位,是国家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示范区。经过十多年来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不断给力,雅安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在青山绿水的滋养下,雅安的林竹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是2008年以来,按照“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群众要增收”的目标和要求,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林竹基地建设,经过层层发动,精心组织,各级干部和林农广泛参与,全市纸浆原料林基地总规模已超过130万亩,短周期工业木质原料林300多万亩,建成木本药材基地18万亩、经果基地21万亩、珍稀树木基地15万亩,为加快实现林业产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林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俨然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郁郁葱葱的大小山林,是都市一族休闲度假的向往之地,也必然地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绿色资源。

  虽然近年来全市林竹基地建设快速推进,但由于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致使林竹资源运输不便,加之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林农增产不增收,导致林农管林、护林 、采林积极性下降。村民们无法将丰富的资源变现为增收致富之本,“眼见着银子化成水”成了广大农村群众最焦心的事。林竹产品的快速发展与林区道路建设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林竹基地和产业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全市林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加快林区道路建设,解决林竹采伐、集材和运输以及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区域的可进入性问题,是一项惠及广大林农的民生工程。

  无论是在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活动还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过程当中,“尽快启动林区公路建设”,是收集到的基层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全市广大村民普遍反映和迫切希望。

  二、监督林区道路建设的做法

  直面重大民生问题,我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思考、主动作为。自换届伊始,就安排由农业工委牵头,组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这一议题持续给力,开展相关的视察活动。

  2012年3月底,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对全市生态农业工作进行了现场视察。在视察过程中常委会主任李伊林指出,林区道路建设是一项惠及全市60多万林农的民生工程,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林农的生存、健康和林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前三年的努力,天然林保护和助推农村林竹产业发展这项重大民生工程已经完成了99%,再将林区公路建好,补上这剩下的1%,这项民生工程就真正做到了圆满。“如何补上那剩下的1%的工作?”成为视察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心中一个重要思考。视察过后,常委会把推进林区道路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向市委汇报相关情况,并坚持在市委的领导下,力争将思考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农业工委代拟的关于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中,提出了如下意见: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多方筹资融资,加快林业基地道路建设;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特别要争取林区道路建设项目,向林业重点乡镇、村倾斜,切实加强林区道路建设;要广泛动员林区群众集资,优先安排在竹林资源面积大、群众居住人口多的地区新修公路,以解决林竹资源运输难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的视察意见,并以实际行动对意见作出了反馈。当年7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通组公路(林区道路)建设动员大会,拉开了率全省之先全面启动实施林区道路建设“141工程”的大幕;8月13日,市政府办下发了《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通组公路(林区道路)建设的意见》,明确了雅安将用3至5年时间,在全市建设林区道路1266条3918.46公里,辐射林竹面积158.2769万亩,初步建成由农村公路和林区道路组成的路网体系,解决林竹采伐、集材和运输以及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区域的可进入性问题。在建设资金方面,将实行市、县(区)、乡(镇)村组(林农)各出一点的“三个一点”的筹资政策,市、县(区)财政“以奖代补”资金补助标准为10万元/公里。

  2013年1月,在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有市人大代表提出包括《关于进一步做好竹林发展 促进雅安生态经济发展的建议》等在内的关于林区道路建设的建议,并确定为重点建议督办。3月,在确定常委会全年工作要点时,把视察林区道路建设情况作为今年唯一一次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都参加的集中视察内容;10月,为了解我市林区道路建设在整体建设进度、道路建设质量、群众积极参与程度、工作细化程度、制度机制建设完善等方面的的情况,按照工作要点,农业工委又组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天全、荥经、雨城的乡镇,通过视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欣喜地看到,林区道路建设,各方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在林区道路建设中实现了村民投劳“零工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零补偿”。有的后期管护,做到了“一事一议”,力由群众出、质量由群众监督,为道路、产业、致富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有的通过大力开展林地、土地流转,以“三个一点”模式(即群众集一点、项目支持一点、企业出资一点),修建了辐射整个林区的道路,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和运输难问题。常委会在随后的建设情况汇报会上指出,林区道路建设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林区道路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把措施和办法集中到为民办实事上来。二是要广泛发动,宣传到位,继续掀起林区道路建设高潮。三是要规范操作,程序到位,坚持“三原则四优先”。即资源富集、群众自愿、积极性高优先的原则。坚持林农(含业主、造林大户等)参与强优先、投工投劳积极性高的优先、建设效益好,功能叠加强的优先、有项目支撑,政策落实到位的优先,从而有序推进林区道路建设。四是要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做到修好一条路,发展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改善一片人居环境。逐步走出一条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致富,而群众致富又推动雅安发展的路子。通过近一年来的建设, 2013年1000公里林区道路目前已全面建成,等待验收。2014年,1000公里的建设任务已下达,我们农业工委也将继续围绕这一方面的工作,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林区道路修好后,干果产业的发展情况。

  打通林区道路就是打通无数林农的致富路,自启动林区道路建设至今的短短1年半时间,作为一项惠及广大林农的民生工程,林区道路的修建已在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方面初步发挥了较为显著的作用。我们人大常委会也将继续予以关注,监督,多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办好事,从而在实现林区道路不断升级完善的同时,将林竹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