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经验交流

强监督 重实效  大力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时间 2021-12-31 来源 省人大农委办公室
[ 字号大小:]

达州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近年来,我市人大农业工作紧扣现代农业发展主题,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加强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大力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一、强化工作监督,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们通过视察调研,加强工作监督,对我市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情况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督促市政府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和措施,大力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2013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在分管副市长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视察了宣汉县大成镇蜀宣花牛培育基地和现代畜牧业养殖园区建设,深入了解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视察情况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通过视察调研,重点掌握了解我市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特色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组织形式和联结机制等情况,查找我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常委会会议上提出了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审议意见,及时交市政府办理。市政府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并制定了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关于推进科技进步加快畜牧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达州市推广蜀宣花牛品种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达州市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建成万源市1000万只旧院黑鸡产业示范区、开江县800万只白鹅产业示范区、宣汉县50万头黄(奶)牛产业示范区等三大养殖业示范区和800万头优质生猪基地”的畜牧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启动了“对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的企业或单位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万元”的奖励措施。宣汉县启动了“蜀宣花牛繁育场”和“万头奶牛基地七里牧场”两个现代化养殖场建设;万源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旧院黑鸡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制定了“千万黑鸡下江南”工程实施方案;开江县政府大力实施“两只禽”工程,从2011年起连续5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开江白鹅、麻鸭产业的政策扶持。

  为推进我市畜牧业快速发展,2013年11月,我委还组织市级涉农部门开展了对“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期执行情况调研评估。到“十二五”中期:我市已建成了一批现代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全市规模化、标准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5%,完成目标的100%。建成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473个,完成规划目标300个的157.7%。其中,华西希望集团投资6.5亿元的渠县30万头生猪生产加工项目已启动建设;中博农(北京)牧场建设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万源市旧院黑鸡产业化开发项目已启动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通过调研和座谈,掌握了解我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期执行情况后,我们向人大常委会提交了调研报告,提出了及时科学调整《规划》内容,提升《规划》执行力和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科学实施和顺利完成《规划》提供监督支持。

  二、强化法律监督,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加强法律监督,督促畜牧业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市对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一是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出台了《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推进乡镇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建设的通知》,各县(市、区)均落实了乡镇动物防疫站的编制和经费。二是多次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督促落实乡镇动物防疫人员,配备村级动物防病员,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推进传统畜牧业逐步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

  (一)督促加强畜牧业法律法规宣传。市、县认真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主题活动,重点开展了法律进养殖大户、进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活动。将《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宣传到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大户、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业主、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

  (二)督促严格依法治理工作。市、县按照相关法律要求,每年有针对性的开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专项治理活动,畜牧部门认真做好动物强制免疫和免疫监测工作,突出抓好春、秋季畜禽集中免疫工作,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畜禽免疫密度都达到100%;同时,加强全年疫情监测,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分析评估,及时预警预报。加强动物检疫和案件查处力度,深入开展“瘦肉精”、 饲料、兽药和生鲜乳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畜牧业健康养殖,为市场提供放心的畜禽及其产品。

  三、强化品牌建设,促进畜牧业产业化提质增效

  通过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视察调研,人大常委会提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加强畜牧业品牌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农委对此进行了跟踪工作监督。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畜牧业品牌建设,并制定了措施和奖励办法,通过规模化经营,发挥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特色优势,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及畜牧业投资风险,提高了名牌产品竞争力和畜牧业整体经济效益。

  我市提出了建设农业“4+8”工程,重点做大做强优质肉猪、万源旧院黑鸡、蜀宣花牛、开江白鹅(麻鸭)、蜂桶蜂蜜等优势畜禽品牌。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养殖小区、专合组织建设和 “三品一标”建设。今年“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被授予“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市新建33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9个到期无公害畜产品(产地)通过换证,开江麻鸭和万源老腊肉获地理标志认证。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和专合组织建设不断加快。目前,全市已发展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场)户3万户;今年,我市新增畜牧养殖小区343个,达到2065个。建立和完善畜禽专合组织506个,新增67个,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从而全面带动提高农民畜牧业收入。

  通过品牌建设,实施农业“4+8”工程,重点做大做强优势畜禽品牌,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养殖小区、专合组织建设,促进了我市畜牧生产持续稳定增长。2013年全市出栏生猪488.05万头,牛31.02万头,羊103.05万只,家禽5768.12万只,实现肉类总产量49.03万吨,禽蛋产量9.45万吨,奶产量1.78万吨,蜂蜜产量1100吨。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160.2亿元,同比增长5.74%;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361元,同比增收132元。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