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经验交流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 2021-12-31 来源
[ 字号大小:]
 巴中市人大常委会

  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在履行监督职能中,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发展。通过深入调研、视察、代表实践等途径,大力宣传、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在推进我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探索四种建设模式

  ----山区特色农业建设模式。我市地处大巴山南麓,国土资源、生态资源、绿色资源较丰富。发展山区特色农业是我市推进现代农业的重点和方向,依托科研单位组织专家论证,确立了发挥资源优势,打绿色生态牌,以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四百工程”(即到2020年建成100万亩核桃、100万亩茶叶、100万亩巴药、100个生态养殖片)目前我市建成核桃85万亩,茶叶50.6万亩,巴药58.8万亩,生态养殖片63个,全市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11个,创建绿色食品品牌 37个、有机食品品牌39个,特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连片扶贫开发建设模式。巴中属于秦巴连片贫困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因此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三农”工作,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服务中心工作的重点。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秦巴片区区域发展的机遇,按照市委提出的创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的目标,坚持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工作思路,以农村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打破乡村行政界限,按照先易后难,贫困优先,全域规划、片区推进,在每个片区内实施“1+6”(即以1个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同步推进以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六大扶贫工程)组团式扶贫,使连片扶贫与小康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同步推进。近几年,共启动实施了涵盖93个乡镇、1055个村,133.6万人,51个片区的连片扶贫开发。我市点面结合,“1+6”连片扶贫开发模式被列入全国扶贫经典案例,2014年全国扶贫骨干培训班在我市举办。

  ----巴山新居建设模式。“巴山新居”是我市在培育农村新产业,建设农民新住居,树立农村新风尚,使农村以生产方式带来住居改善的一个创新。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政策促进、群众主体、市场运作、配套推进,按照新建、改造、保护三种类型,坚持“四靠近”(靠近县城、靠近乡镇、靠近产业园区、靠近资源富集区)的原则,推广田园化、组团化、生态化三种模式,科学合理规划,根据地理条件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合理布局中心村、聚居点,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真正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近几年来,全市以改造农村危旧房为契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共建中心村38个、聚居点1022个,20.8万群众住进了新居,去年,全省幸福美丽新村流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巴山新居被列入第一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

  ----生态旅游建设模式。我市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到处是青山绿山,森林覆盖率达到57.1%,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我们坚持以农为本,农旅结合,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在拓展农业发展新业态方面有了探索创新以巴山新居为载体,以花卉苗木、中药材、农作物等为切入点,多元打造乡村园林景观。建成省级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新村52个,观光农业产业园5,乡村旅游精品环线11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19个,示范村49个。积极发掘巴人文化、三国文化、巴中民俗和当地特色饮食等资源,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相互衔接深度结合,积极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业节庆活动,带动了农村三产业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增收。2014年乡村旅游直接解决农村就业人员1.2万多人,为农民人均增收2800多元。

  探索实践的四点启示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市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同时我们有四点启示。

  ----必须强化政府统筹规划引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行业、多领域、多层次,需要政府加强统筹协调。首先是统筹谋划、大力宣传、统一思想,形成全党重视,全民参与,全社会支持的大格局。其次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做到政策统筹、资金统筹、人才统筹,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为发展大农业创造大环境。再次要加强统筹规划,特别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坚持全面全域规划,做到多规相融,相互衔接。因地制宜、梯度推进、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必须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和自主经营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创造性。要把发展政策、发展方式和发展途径交给农民群众,由他们自主选择。政府部门重点是做好规划引导和科技服务,及时总结推广创新实践,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切忌越俎代庖,搞行政命令。

  ----必须聚焦优势打造主导产业。资源禀赋是定位器,市场需求是导航灯。要更好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坚持分类研究,科学制定主导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壮大主导产业,突出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镇),努力把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做大,产品做优。

  ----必须坚持创新突破制约瓶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要依靠改革创新。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中央、省委今年1号文件要求,积极稳妥的在农业经营新体系,农业产销经营新模式,财政支持农业的新方式、农业投融资新机制等方面创新突破。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