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经验交流

创新推进扶贫开发 夯实全面小康基础

时间 2021-12-31 来源
[ 字号大小:]
 省扶贫移民局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省扶贫移民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短板”不放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停顿,强力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全面实施“五大扶贫工程”,推进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2014年,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7.67亿元,协调行业扶贫投入990多亿元,吸引社会扶贫投入70多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9.6万人。

  一、围绕“六项机制”,突出扶贫开发改革创新

  按照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我们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增强扶贫攻坚动力与活力的着力点,深入调研、精心设计,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及时出台了我省《贯彻〈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川委厅〔20149号),对“扶贫六项机制”改革创新和12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四川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川办发〔201425号)、《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川直委发〔20148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川委厅〔201445号)、《关于深入推进金融支持扶贫惠农工程全面做好四川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办函〔2014115号)、《四川省关于建立扶贫项目审批权原则下放到县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的意见》(川办发〔201474号)、《四川省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川扶贫移民发〔2014214号)、《四川省改进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川委办〔201435号)等“六大机制”改革文件全部出台实施。

  二、围绕脱贫目标,突出“四大片区”扶贫攻坚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省直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各级地方政府认真履行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职责,全力推动实施我省乌蒙山、秦巴山和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规划”),“四大片区”扶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截至2014年,累计完成投资6684.09亿元,占实施规划总投资10345.30亿元的64.61%(其中省以上投入2163.11亿元,占实施规划的109.83%)。2014年完成总投资2233.89亿元,占年度实施方案1953.18亿元的114.37%(其中省以上投入828.99亿元,占年度实施方案549.54亿元的151.96%)。2014年,“四大片区”减少贫困人口65万余人。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正加快变为现实。同时,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16亿元,助推片区外的扶贫开发,小区域和插花贫困问题加速解决;衔接落实各类资金5.59亿元,全面启动实施了“420”芦山地震193个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

  三、围绕“五大扶贫工程”,突出十二项重点工作

  着眼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强力启动实施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五大扶贫工程”,重点推进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就业技能培训等12项工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全省11个牵头部门与20多个参与部门迅速行动,一手抓实施计划制定,一手抓具体工作落实,大力整合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倾斜聚集,一大批重大民生项目有序实施。一是基础扶贫。全省累计开工建设通村水泥(沥青)路5500公里(建成2300公里),安排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2亿元,组织实施溜索改桥项目31个。加快推进饮水安全工作,解决99.7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和19.98万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农村电力保障工作,解决了6.24万户27.06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二是产业扶贫。建成示范牲畜暖棚45万平方米、标准化圈舍28.3万平方米。在大小凉山彝区实施了国家马铃薯原种扩繁补贴等11个项目,在连片扶贫开发、扶贫新村建设中加大产业投入,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00万元在片区发展核桃、茶叶等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新村扶贫。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扶贫新村建设为载体,以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建设为主,建设幸福美丽新1032个。彝家新寨2.39万户、藏区新居2万户,安排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农村危房改造3.9万户。实施卫生和计生项目5636实施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2.66万个,安装直播卫星设备16.68万套。四是能力扶贫。启动实施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资助政策,45万名高中学生受到资助。实施地方高校招收1000名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启动片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培训135名科技人员,向88个重点县选派科技人员268名。在贫困地区实施科技项目100余项,转化应用科技成果200项,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0余项。实施农民工品牌培训4.16万人。五是生态扶贫。在92个县(市、区)、180个建制镇、878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177万人直接受益。开展畜禽污染治理,完成20131500家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扎实开展了113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与此同时,积极培育专项扶贫“三大品牌”。抓实扶贫小额信贷,制定出台《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的实施意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用贷款。全年小额信贷总量2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抓实雨露计划,投入试点资金1500万元,在6个县(市、区)对接受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教育及1年以上劳动预备制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补助,共补助10000人。易地扶贫搬迁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4.5亿元,在“四大片区”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7.5万人。全省实施彝家新寨建设275个村(大小凉山彝区250个),搬迁贫困户2.39万户。

  四、围绕“三个载体”,突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以对口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全国扶贫日活动为载体,着力完善工作机制,畅通参与渠道,强化服务协助,开创了社会扶贫的崭新局面。中央和全省各级1.26万个部门(单位)、浙江省、珠海市、扶贫民间组织、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支持我省扶贫开发事业,启动实施了“2014年中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与农行四川省分行签署了金融支持扶贫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人行成都分行与金融机构、相关部门筹备设立扶贫贷款风险担保基金,启动巴中扶贫金融合作试点。精心策划、扎实开展了全国首个“扶贫日”四川系列活动,全面启动“结对认亲、爱心扶贫”大型公益活动,开通“四川爱心扶贫网”,成为全国第一个直通车式的扶贫公益品牌和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扶贫网络平台,全社会扶贫济困氛围更加浓厚。“扶贫日”社会公募到位资金2162.8万元、意向资金近1.2亿元。2014年,全省共吸纳社会扶贫资金73.81亿元、项目10369

  、围绕“三大举措”,突出扶贫工作监督管理

  通过立法规范、职能部门监管、社会各界监督“三大举措”,着力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督管理,促进扶贫开发公开透明、优质高效。一是加快扶贫立法进程。认真彻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省决策部署,坚持依法行政,构建体系完善、运行高效的扶贫开发法规政策体系。加快《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立法工作,目前已进入省人大常委会三审程序。二是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坚持“两转变一加强”,促进省、市两级扶贫部门由重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向重项目资金监督管理转变,全省统一组织开展了扶贫资金集中采购物资专项检查活动,启动了对秦巴山区32个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检查。政府监管职能不断强化。三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规范了从省到村五级公示公告制度,在四川日报上公告了年度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利用四川广播电台“阳光政务”政风行风热线宣传解读扶贫政策和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2014年,全省扶贫开发取得明显实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着力解决。一是主要精力和重点落在战役战术上,缺乏战略压力的有效传导。中央和省委关于扶贫开发决策部署的压力尚未有效地传递到各级各部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短板”认识不足,跟不上中央和省委的新思路新要求,紧迫感不强。二是主要精力和重点落在专项扶贫上,缺乏扶贫资源的全面整合。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精准实施要求高,对行业和社会扶贫精准度要求不够。行业和社会扶贫资金主要还是按照行业需求和社会意愿使用,围绕贫困群众需求精准发力不够,扶贫的整体性、协同性还需增强。三是主要精力和重点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缺乏片区精准扶贫的针对性。我省对“四大片区”的大量投入,重点解决了一些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瓶颈问题。但在实施中,有些地方的关注点偏重于抓区域发展,直接支持扶贫攻坚、精确扶持贫困群众用力不足。四是主要精力和重点落在谋划部署上,缺乏做实落地的指导督查。近年来我省对新10年扶贫开发、片区攻坚和扶贫机制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但各地各部门在推动落实上指导督查不够有力,省市两级的指导监管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五是基层的主要精力和重点落在分管领导身上,缺乏党政领导班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有的贫困县党政班子的政绩观尚未根本转变,对战略“短板”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推动扶贫主要靠分管领导和扶贫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合力抓好扶贫、行业部门自发推动攻坚的局面还未普遍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推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启动之年。我们将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突破口,站位全局、融入大局,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专注发展定力,激发改革活力,锁定“精准扶贫”这个主攻方向,狠抓改革落地、规划实施、计划落实,确保资金效益、项目成效、工作绩效,以更敢担当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疾蹄奋进、真抓实干,推动扶贫开发由政策扶贫为主向政策与法治同扶共治转变、由助推发展为主向重民生与促发展同频共振转变、由区域扶贫为主向区域攻坚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转变、由治标为主向治标与治本“双管齐下”转变、由政府主导为主向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转变,不断开创扶贫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