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以来,雅安市人大常委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中广泛开展“乡村振兴——我参与、我推动、我带头、我示范”活动,通过代表们的积极参与,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五美乡村”建设。
目前,乡村振兴“四个我”活动已开展半年有余,涌现了不少先进案例和做法。11月22日至23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雅安基层,一探究竟。
做好垃圾分类 改善人居环境
“做好垃圾分类,共创文明新风。” 在雅安市名山区解放乡高岗村,白墙上一条条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整个高岗村也是空气清新、道路平坦、门前屋后干净整洁。在五年前,这里还是随处可见的垃圾。
家住高岗村的区人大代表高友贵,多年来一直负责各村的垃圾清运。由于居民居住分散,垃圾增多,垃圾池已经不能满足需要。2013年,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拆掉垃圾池,让村民自主分类垃圾,统一收集果皮等垃圾用作肥料,将白色垃圾集中销毁,可回收垃圾统一卖出。
凭借着一张苦口婆心的嘴和一双跑不断的腿,高友贵得到了群众们的支持。他又上门教授垃圾分类的方法。如今所有高岗村民都学会了垃圾分类,并养成习惯定时定点堆放。
“评星定级”“连心”村民
在芦山县龙门山镇隆兴村,有两座包含着“心”的桥——连心桥和同心桥,分别是村里满堰口组、山溪口组老百姓出行要道。在2015年前,连心桥还不存在,通心桥则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独木桥。
“五星级”人大代表、隆兴村村主任杨成惠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些现实难题,将建议意见上报镇人大主席团,并争取到了县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修建了同心桥和连心桥,大大改善了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也改善了隆兴村的基础设施,畅通了村民发展产业的通道。
“评星”制,是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523名各级人大代表以代表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星级评定,按照“评星、定星、换星”的步骤思路,从“五星”到“一星”挂墙公示。
“厕所革命” 改变彝区风貌
石棉县栗子坪乡是一个传统的彝族乡,彝族人口占了95%以上。以前,以前全村家家户户都是没有独立厕所的,大家都是到公共旱厕方便,很多时候就是找附近隐蔽点儿的地方解决。旱厕就是“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虫蝇弥漫,肮脏不堪。
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栗子坪乡公益村妇联主席毛珍芳就想彻底改变村里旱厕状况。
今年5月,毛珍芳率先把自家的厕所改建,还装上了热水器。之后,她把家里的亲戚朋友,村里其他的人大代表都请了过来,请他们看,请他们用。
在毛珍芳的带动下,全村目前已有43户建好了新厕所。
据了解,截至目前,雅安近8000名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全面参与,立足本职岗位、专业特长,围绕乡村振兴听民声、提建议、办实事,累计提出各类意见建议2200余条,帮助解决就业岗位1600余个,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成为人大助推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