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全省人大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暨“人大代表再行动”现场经验交流会

以精准脱贫为己任 同心协力打好攻坚战

时间 2016-09-09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巴中市人大常委会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巴中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比较深,扶贫与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脱贫攻坚是巴中的头等大事。2011年换届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保持与党同向的政治态度,始终保持与民同心的为民情怀,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脱贫攻坚重大决策,按照省人大和市委的总体部署,积极运用人大职能,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坚持依法扶贫、民主治贫、科学减贫,在助推精准脱贫、全面小康中彰显了人大作为。

  第一,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进党的扶贫开发政策全面落实落地。市人大常委会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考量,树立“一盘棋”思想和“窗口期”意识,积极推动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全面贯彻。一是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扶贫开发政策。我们注重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学习领会,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准确把握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要求,加深了“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一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及时召开人大党组扩大会议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会,专题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省委提出的“四个好”工作目标、“3+10”组合拳和“五个注重”工作要求,深刻领会“五彩巴中”建设的丰富内涵,明晰了人大推进脱贫攻坚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前不久,我们聚焦人大推进脱贫攻坚再次举行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会,贯彻落实东明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人大、市委最新部署,聚焦“一本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等要求和年度脱贫任务,进一步增强了人大推进脱贫攻坚的紧迫感。二是积极助推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落地。围绕精准扶贫这个大局,注重运用调研、视察、检查、审议、专题询问等方式,推动扶贫开发政策落地见效。一方面,认真开展扶贫开发专项调研和视察,对巴山新居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35个课题进行重点调研,对周边的达州、南充、广元、汉中等四市,对川南的内江、自贡、泸州、宜宾等四市,对秦巴区域的陇南、汉中、安康、商洛、十堰和贵州的毕节、安顺等地进行考察,向市委报送调研考察报告42篇,《秦巴扶贫的品牌———巴山新居》、《加快法治农村建设刻不容缓》、《秦巴区域扶贫考察》等32篇得到市委签批肯定,为巴中立足绿色生态优势、探索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先导的特色化差异化绿色崛起之路提供了决策服务。今年3月至4月,市人大常委会抽调机关县处级干部22名组成11个调研组,分赴五县区11个最边远乡镇,分别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精准扶贫蹲点调研,共走访42个村456户,从不同侧面形成了深刻而又丰富的调研成果,受到市委肯定。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公共服务,听取和审议了巴山新居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农村电网建设、社会保障工作、职业技术教育等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执法检查,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安全饮水等进行专题询问,突出精准监督、有效监督,一批急事难事得到切实解决,推进了我市脱贫攻坚经验的不断丰富,土地增减挂钩、易地扶贫搬迁、涉农资金整合、小额信贷支持等政策措施和“1+6”扶贫工程、干部驻帮等工作受到上级高度评价。三是自觉参与扶贫开发的攻坚实践。常委会领导班子认真开展“三个联系”(联系代表、联系企业、联系村),切实落实“五个一”+“1”帮扶机制,保证了联系贫困村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投入保障到位。近几年我们陆续开展了三轮挂包帮扶,市人大领导及机关先后挂包20个贫困村、352户贫困户,5个县、区人大挂包贫困村103个、贫困户510户。具体帮扶中,既全面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又注重体现人大特点,提出人大帮扶着力扶贫开发示范村、同步小康示范村、法治建设示范村“三村建设”,走出了各具特色、符合实际的脱贫路子。市人大机关挂包的恩阳区花包村坚持“一水二路三居四业五配套”的思路推进扶贫村建设,通过“返租返包、确股分红、专项基金”利益联结机制,引进8家业主发展产业园区,村上80%的劳动力在园区实现打工就业;人大联系点通江县鹦鸽嘴村发展乡村旅游,走“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子,种植葡萄1200亩,建成乡村酒店2家、农家乐12家,2015年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近2000万元。

  第二,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推进治穷减贫法治化。《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作为我省第一部专门针对穷人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脱贫攻坚纳入法治化轨道,为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法治保障。一是为制订扶贫开发条例积极建言。扶贫与发展始终是巴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建区设市以来我们先后经历了“八七”扶贫、新十年扶贫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等三个重要的扶贫开发阶段,形成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在条例立法阶段,我们广泛深入调研,从扶贫开发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实际出发,积极提出立法建议,较好地反映了我市在扶贫开发生动实践中的有益做法,反映了人民群众脱贫奔康的强烈愿望,反映了扶贫开发亟需从立法层面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科学制定扶贫条例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推进扶贫开发条例学习宣传。条例颁布后,人大党组及时向市委提出学习宣传和贯彻的建议意见。市委、政府专门发出《关于深入学习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通知》,把条例纳入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普法和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内容,纳入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脱贫攻坚培训主要课程,作为各级各部门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考核指标,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执行、带头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纳入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学法计划,翻印发放《条例》1500余册,编发学习资料900余本,组织了专题宣讲。三是推动扶贫开发条例贯彻执行。巴中是秦巴区域扶贫核心区,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去年10月、今年4月省人大常委会两次来巴开展扶贫条例执法检查。我们认真配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并在去年11月组织驻巴国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条例贯彻实施情况,今年6月开展了条例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深入11个贫困村,抽查110余户贫困家庭,与260余名贫困群众、村民代表、基层干部座谈交流,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南江县八庙乡居民杨伦章反映:“习主席提出‘中国梦’,八庙人的‘中国梦’就是‘吃水梦’!”道出了群众对安全饮水的急切期盼,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启动专题询问,有关方面用短短3个月时间建成投资120多万元的饮水工程,包括贫困村普照寺村在内的3000多居民彻底告别饮水难。

  第三,发挥代表示范作用,助推精准脱贫、全面小康。人大工作的最大优势是联系群众广泛。我们始终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全部基础,以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作为人大工作的第一信号,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促进各级人大代表充分融入脱贫攻坚大局。一是搭建履职平台。将全市110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划分为1400多个代表小组,建立起以选举单位和选区为网格,逐级推进到基层单位、农村和社区的联系群众组织体系,持续开展“听民声、解民忧”联系群众活动、“思发展、谋跨越”参政支招活动、“挂包帮”扶贫帮扶活动等“三项活动”。启动“人大代表再行动”以来,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结对帮扶贫困户8098户,聚焦“一本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充分反映群众意愿,并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通过帮助群众制定发展规划、落实致富项目、直接帮扶钱物等方式,倾情助力精准脱贫。通江县贾家梁村是市人大领导联系点,该村9名人大代表主动参与脱贫攻坚,运用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民主监督方式推进精准扶贫,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引进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撂荒土地、留守劳力、闲置农房、农村产权、集体资产、集体资源“六个盘活”。二是寻求政策支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寻求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是巴中近年来推进脱贫攻坚和加快发展最重要的经验。我们积极组织驻巴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运用议案、建议等形式,锲而不舍向上寻求政策支持。换届以来,在全国人代会和省人代会上,我们围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川东北经济区北向东向大通道建设、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等提出代表建议100余件,尤其是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协调川陕渝三省市川陕革命老区的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提出国家层面编制川陕老区发展规划的建议,最终赢来了《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重大政策的出台,这些差别化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覆盖面广,为巴中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动力。三是培植典型带动。我们不断加强代表履职管理,优化代表履职服务,加大代表事迹宣传,涌现出了一大批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南江县全国人大代表汪其德扎根山乡,从“牧羊人”做起,建成了养羊场、养猪场、蔬菜园、加工厂,创办了扶贫互助合作社、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免费开展养殖培训,向贫困户无偿赠送种羊,运用“借羊还羊”模式,带领1.3万余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拿出170万元维修村小、资助特困学生、支持灾后重建,被评为首届四川“十大扶贫好人”。通江县省人大代表景瑞琼创办罗村茶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在通江县铁溪、永安、烟溪等乡镇建设茶叶基地3万余亩,带动发展茶叶生产5700余户。省人大代表刘国能成立国盛电子商务公司,致力于电商精准扶贫,建起电商产业园,在19个村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受到老百姓欢迎。巴州区人大代表、枇杷村妇女主任樊小丽与镇人大代表、“拐杖支书”杨彬,夫妻一道坚守大山25年,带领村民修公路、兴水利、建学校、兴产业、建聚居点……,让枇杷村旧貌换新颜,走上脱贫致富奔康路。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