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党史映初心 奋斗新征程 > 红色课堂

【百年风华•党史回眸】荣誉属于过去更代表未来

时间 2021-08-05 来源 《鉴赏大党百年风云》
[ 字号大小:]

  两年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6名外国政要、国际友人获得“友谊勋章”。他们满腔热忱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杰出贡献。加林娜·维尼阿米诺夫娜·库利科娃,就是其中的一位。

  荣誉属于过去更代表未来,是肯定更是激励。“这份荣誉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和我并肩协作、为俄中友谊作出贡献的人们。这份荣誉也属于相信俄中两国能共同创造美好未来、致力于全面加强俄中关系的所有俄罗斯人。”库利科娃是继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之后,第二位获得中国“友谊勋章”的俄罗斯人。

  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传到苏联,回荡在诗人的诗篇里,音乐家的歌曲里。年仅14岁的库利科娃,对这个新生大国产生浓厚兴趣,并告诉自己:“我将来要研究这个国家!”怀揣着梦想,她考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习汉语。上大二时,北京市实验话剧团和广东民族乐团来苏联演出,库利科娃担任翻译。几个月下来,她与年龄相仿的中国演员结下了深厚友谊。“那些年轻人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和学习。当时我就坚信,中国是一个有着光明未来的国家。”

  为艺术大师梅兰芳担任翻译,被库利科娃写进《俄罗斯和中国:民间外交》一书。1935年,中国京剧团在苏联巡回演出前夕,著名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就把梅兰芳称为“梨园仙子”。四分之一世纪以后,梅兰芳再次来到苏联,他表示想去1935年巡演的斯坦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剧院。作为翻译的库利科娃,被指派陪同梅兰芳一起去。当指挥告诉观众,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前来观看演出时,所有人起立鼓掌。

  1957年参与创建苏中友协,1960年进入苏联对外友协工作,1989年当选苏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长期工作在民间外交的第一线,毕生致力于推动俄中友好合作,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我要记录下那些曾经一起共事的两国朋友,那些像天上星辰一样闪光的人们。”忆起往事,她激动地说,令人终生难忘的是,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国人民的伟大女儿、中苏友协会长宋庆龄,中国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对我们友协代表团的接见活动。

  进入21世纪,俄中友协积极参与两国间,诸如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交流年以及媒体交流年等大型活动。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已80多岁的库利科娃精神矍铄,依然活跃在俄中民间外交的第一线。她认为,民间外交有助于促进中俄两国民心相通、拉近两国人民的感情;并强调,“我坚信,与伟大邻居——中国的合作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