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外事侨务委员会>研究与报告

关于我省积极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几点建议

时间 2021-12-31 来源 省人大外侨委办公室
[ 字号大小:]
  一、“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全球战略,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全球一体化走向区域化、集团化,全球贸易秩序、金融秩序正处于重构中的激烈博弈阶段。其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先后正式成为世贸组织(WTO)成员国以后,旧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被打破,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将重构。
  在2012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上,国家提出“向西开放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之后,“向西开放”的实质内容——“一带一路”战略日渐清晰并加速推进。与之同时,美国也大力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事实上形成“连横”与“合纵”的竞争态势,以争夺WTO以后世界贸易格局制定权和经济金融的主导权。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日益显示出威力。它不仅是我国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更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全球战略。目前,“一带一路”战略的几大支柱已然成型:一是高铁、物联网、智能物流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储备和国内建设已有基础,可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二是具有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开发职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于2016年1月正式运行;三是具有战略性主权投资基金职能的丝路基金已成立运营;四是以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代表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有可能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下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连接起各个主要区域性贸易同盟,从而起到主导作用;五是双边货币互换、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建设等人民币国际化措施在稳步推进。一个新的国际经济(世界银行)、贸易(世贸组织)、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架构雏形已初步形成。
  当今中国的开放发展整体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中国对内化解产能过剩、实现资本输出和人民币国际化、保持新常态下经济可持续增长,对外突破美国的TPP围困、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国际经济金融秩序革新的破局之法。在此背景下,西部大开发战略虽然名义上还存在,但事实上已被整体“打包”进“一带一路”战略,或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框架下加以解决,即“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因此,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应服从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此为指针,制定十三五期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制定十三五时期四川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年度行动计划,抢占功能定位与发展先机;加深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和研究,从全球视野下审视四川的发展,从中国的全球战略中寻找应对四川经济下行压力的对策和办法,搞好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四川省内投资与需求消费的“供给侧改革”。
  二、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快川南、攀西的通道管道建设,破除“一带一路”的战略断层
  随着十三五期间中国整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中期阶段,“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规划总体上“定格”中国未来生产力、城市群、资源区、生态带等的空间布局,“锁定”未来各省(市、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空间。
  四川涉及“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这两大战略在四川的汇聚点就是成都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近年来,以蓉欧高铁为支撑,四川大力发展北向的商品物流通道;由于多种原因,南向的油气资源管道建设滞后,如中缅油气管道四川支线要到2016年底才能建成。这不仅造成“一带一路”战略在四川段、尤其是在川南和攀西的战略断层,使“一带一路”战略的辐射效应被隔断;也使以金属材料、化工、机械制造等高度依赖油气资源的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面临能源成本上的竞争劣势,不利于当地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发展。甚至一些企业的新增产能已布局到能源更为丰沛、环境成本更低的新疆、青海等西北省(区)。因此,必须加快川南、攀西的通道管道建设,加强川南、攀西与周边省(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把金沙江流域合作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四川段的战略重点,制定专项规划和发展政策。
  2、发挥四川的科技资源的梯度优势,共建科技合作与产业化平台
  科技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四川是西部的科技大省,是全国8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与欧洲相比,四川在部分工程技术上具有比较优势,而欧洲在基础研究、先进制造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智能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依托绵阳风洞群等四川特有的基础研究设施开展合作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引进欧洲工业园、智能工厂,建设面向欧洲的创客空间和创业园区,吸引欧洲人来川创业。与中亚相比,四川在重化工业技术领域具有优势,可以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技术合作,向中亚国家输出技术。
  加快推进四川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重要省份的对等科技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合作平台,特别是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服务体系网络平台、人才交流网络平台和保障机制网络平台,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服务和保障。
  3、设立“一带一路”建设投资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推动川企“走出去”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相辅相成的三个重要环节。而资本输出不仅要输出企业资本,而且要输出政府资本。建议对应国家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我省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
  丝路基金是通过以股权为主的多种市场化方式,投资于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领域,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实现合理的财务收益和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而参考丝路基金设立的投资基金,重点投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商贸物流节点的土地、物流基础设施、我省紧缺的矿产资源以及配套性产业,设立四川的飞地工业园,为四川经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资源配置和靠前布局服务。
  风险补偿基金主要是对四川企业承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发包项目进行风险补偿,支持四川企业发挥工程技术优势,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来自于两部分的投资。一部分是亚投行以贷款形式投入的资本,另一部分是企业前期投入的资本。由于工程所需资金量大、回收周期长、工程建设存在政治经济等不确定性,需要对参与企业进行一定的风险补偿。
  4、加大“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研究和国别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长期推行的全球战略,在远期规划中“一带一路”战略还包括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的互联互通。它带来的全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撬动的地缘政治经济异动,将是今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面对的新常态。
  目前,西安、重庆等城市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走在西部前列,如西北大学经济学院举全学院之力研究“一带一路”,西安交通大学整合全校力量研究“一带一路”。相比之下,四川的高校、科研机构、政策研究部门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仍存在力量分散、学科分割、视野不宽等问题。近年来,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分别在高校设立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科研机构也成立了国别研究中心,但研究人员兼职多、专业化不足,研究机构之间缺乏交流,难以形成学术联盟和政策联动。建议由省委宣传部牵头,建设“一带一路”研究的学术机构、智库或学术联合体,系统、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战略。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