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胜县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工作,在抓制度建设、活动开展和保障服务上狠下功夫,既推动了代表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也推进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
“四项制度”夯基础
建立代表联系制度 为切实加强代表联系,我们制定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常委会工作机构定点分片联系代表、常委会领导接待代表、视察调研走访代表、春节期间看望代表、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出席人大会议等制度,全方位、多层面加强与代表的联系,为促进代表履职、推动常委会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代表活动制度 为促进代表活动的开展, 我们制定了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小组视察调研、邀请代表参加执法检查、视察和调查等制度;制定了议案办理程序、代表建议督办办法等制度,丰富了代表履职的内容和方式,提高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建立代表学习制度 为提高代表履职水平, 我们制定了代表小组学习、代表定期和不定期培训等制度,为提高代表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制度 为加强代表同选民联系,我们制定了人大代表联系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人大代表守则等制度,使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开展工作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
“五项活动”促履职
抓好代表监督安全生产活动 根据县委的要求,2006年始,县人大常委会把组织人大代表监督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本届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代表活动中排查出安全隐患1300余处,均一一督促相关乡镇和单位进行了整改或落实监控措施和预案。
抓好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办理活动 在扎实抓好人大会议期间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办理的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创办了《代表之声》刊物,及时将代表闭会期间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刊登出来,并交由相关部门办理,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100%回复代表,代表满意率达90%以上。
抓好代表联系选民活动 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了县人大代表联络室,制作公示牌公布代表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接待选民日期,建立代表联系选民档案。几年来,代表根据选民意愿共提出建议、意见80余条,帮助选民解决了低保、街巷道路硬化等具体困难和问题70余个,受到广大选民的好评。
抓好代表小组活动 县人大常委会在以区域建立32个代表小组的基础上,组建了政法、农村经济、教科文卫、城经等专业代表小组。各组按照“有活动阵地、有活动制度、有活动计划、有活动档案”的“四有”要求,狠抓代表小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代表小组共形成调研报告30余篇,提出建议和意见60余条,为县委决策、人大行权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充分发挥了作用。
抓好代表表彰活动 我们开展了代表创先争优活动,几年来共评选表彰履职好、成绩突出、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代表120人(次),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增强了为党、人民建功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四项服务”作保障
强化知情知政服务 每年人大会议召开前,县人大常委会都要求县“一府两院”将政府、计划、财政和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印发县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并根据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根据监督法的要求,通过《公报》等向代表通报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计划,通报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要求相关委室利用调研、视察、检查等机会向代表介绍常委会重要工作安排和重要活动开展情况;坚持吸纳人大代表参加人大常委会活动。
强化培训学习服务 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座谈、会议、集中和分片培训等有效形式,加强了代表培训。近年来,还向代表宣讲了县工业强县战略、新农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增强了代表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依法履职的责任感。
强化后勤保障服务 按《代表法》的规定和县委安排,县政府坚持将县、乡人大代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会议所需经费,安排经费为代表编印学习资料,订阅报刊杂志,落实了集中学习培训费用。
强化工作生活服务 认真处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务求实效;坚持接待代表日制度,认真受理人大代表所反映的问题;坚持每年春节期间走访代表,送去关心和问候,带回意见和建议;关心帮助工作生活中有困难的代表。
(作者为武胜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