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人大代表档案”写满民主

时间:2009-01-04来源:未知
  

  今年70岁的吴明玉是雅安市、芦山县两级人大代表。1980年当选为芦山县第八届人大代表以来,连任8届。2001年当选为雅安市人大代表以来,连任两届。他珍藏着一摞厚实的“人大代表档案”,那里面浓缩了他28年履行代表职责的心血,见证了30年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

第一张代表证来得很意外

  吴明玉的“人大代表档案”里保存有他的第一张代表证。1980年,在县人大代表选举中,他自己没有料到会被选民提名为候选人,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这个“意外”是针对他特殊的经历:1955年秋,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吴明玉提出了“包产到户”的主张,结果成了右派,被送进监狱;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全国各地迅速推行了“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措施尊重了农民的选择,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农业生产迅猛增长。吴明玉曾经大胆提出的主张终于在全国推行。1979年,中共芦山县委作出了“撤销对吴明玉极右分子政治结论和开除团籍,开除公职,劳动教养处分的决定”,给吴明玉恢复名誉,恢复公职,安排他到县农业银行工作。

  他的这段经历给群众留下深刻印象,认为他有见识、有责任感、遇到问题直言不讳,因此得到了选民的广泛认同。“在那个时候,我能从一个刚刚恢复名誉的‘右派’分子意外地成为人大代表,可见广大选民的民主意识更强了。” 吴明玉很感动。

第一次人大会议上的建议

  在吴明玉的“人大代表档案”里,有一份油印的有关落实“包产到户”具体措施的建议,纸张已经发黄,是吴明玉自己手工刻蜡纸油印的。1981年春,吴明玉第一次参加县人大会议,及时向县政府提出这一建议,成为大会的焦点。有人质问他:“20几年前你就提出这个办法,难道你比中央还高明?”在表决政府工作报告时,大家一致举手同意,只有吴明玉没有举手。当大会执行主席问到有没有弃权时,只有他一人把手高高举过头顶。大家就像看怪物似地盯着他。会后有好心人告诫他:“别这样出风头。”吴明玉一笑而过,“连自己的观点都不敢表达,还敢代表人民说话?”一句话,让那人噎住了。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人大会议民主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了,现在,无论在会内还是会外,无论选举还是表决,都在制度上和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改善,更能保障代表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吴明玉谈到这些体会时感慨:“我当代表是越当越坦然。”

历年建议的回复在悄悄“变脸”

  “人大代表档案”里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吴明玉28年来提出的建议及承办单位的回复。民主化的进程,从建议的回复就可见一斑。

  1981年,吴明玉提出有关收购粮食的建议后,收到了一份由粮食部门回复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办理这个建议的信函。这一信函就是给吴明玉的回复。吴明玉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几年,很多回复还不规范,不过从以前的可回可不回到有了回复,就是一个进步。”1996年,吴明玉提出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建议。不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正式的文件回复了吴代表。“回复的形式规范了,但回复的内容很空洞。” 吴明玉拿出这份回复介绍说,短短100字左右的回复,主要字眼只有“高度重视”、“近期专门研究”。“这几年的回复有了很大的改进,” 吴明玉指着今年一份关于他提出的《要求我县交通局在执法上硬起腰来》的建议回复件介绍,回复内容有存在问题的原因,有正在采取的措施,有初步取得的成效等,这就是有实质性内容的回复。

“现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已经制度化、公开化了,我提出的许多建议的办理回复都令我满意。” 吴明玉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些“满意”的建议,他希望记者与他分享“民意越来越受尊重”的快乐!

多年来,已经退休的吴明玉却退而不休,比上班还忙,经常有群众向他反映社情民意,他从来没有说一个“累”字,他发自内心的一句话:“民主伴随着我这一辈子”感动了很多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