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倾情履职为人民

时间:2009-01-04来源:未知
  

  地震发生时,他第一时间赶到双凤小学教学楼垮塌现场组织营救学生,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恢复重建中,他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提出建议,得到群众的赞誉和上级的表扬。

  寒冬来临后,他经常走村进户,察看受灾群众能不能温暖过冬。

  生长在川中丘陵地区的农村,省人大代表、中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邱庆书热爱这块热土。从乡、县人大代表到德阳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近20年的人大代表履职经历,尤其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行动,就是他情系群众,关注民生,为民代言的最佳诠释。近日,记者专门来到中江县,采访了邱庆书代表。

  多年来,只要不是出差在外,邱庆书坚持每周跑一次乡镇,走村串户中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最期盼的是什么。随手记下的“民情日记”成为他依法履职的重要“助手”。

  行走在平坦的乡村道上,村民告诉记者,过去这里多是狭窄的黄泥路,交通非常不便。邱庆书深知交通不便严重阻碍农村发展,他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以详实的数据、亲身的经历,呼吁加快我省农村公路建设。他说,四川是西部农业大省,80%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有200多个乡镇不通油路或水泥路,5000多个建制村没有公路。“村村通”水泥路计划进度太慢,以中江县为例,一年仅17公里计划,这样下去,全县农村公路要100多年才能修完。邱庆书的发言得到了在场的省政府领导和省交通部门负责人的重视。去年,中江县每年的“村村通”水泥路计划调整到200公里,县上修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一年时间,全县的农村水泥路修了400多公里,原来要百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照此进度预计3年内就能完成。

  农村公路的不断延伸,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经营理念,一批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现在中江县有30多个村还通了“农村巴士”线路,农民坐上了以往城里人才能享受的公共汽车,真正感受到农村公路建设所带来的方便与实惠。去年11月,蒋巨峰省长亲自到中江县了解丘陵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要求在全省推广中江农村公路建设经验,以路惠民。现在,我省农村公路以每年超过1万公里的速度向广大偏远乡村延伸,到2010年将建成98%的村通公路,基本形成农村公路运输网络。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邱庆书带队到绵竹市抢修毁损严重的人民渠。他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由兴经常通宵达旦研究抢修方案,10日内圆满完成了4公里的渠道抢修任务,确保了20余个县(市、区)生产生活用水。在中江县南华镇,记者还了解到, 邱庆书在德阳市人大常委会的牵线搭桥下,从浙江一家企业组织了80多万元的捐款,帮助修建村小。现在,规划设计选址等前期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一座坚固结实的小学将为孩子们撑起“保护伞”。

  人大工作如何围绕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大局来开展?邱庆书积极思考,带头提出转移工作重点,对2008年工作计划作出调整的意见,提议增加老百姓最关心的加快城市灾后重建、农房灾后重建进展情况、加强学校灾后重建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救灾物资、资金使用情况等六项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作议题。他的意见被主任会议采纳,县人大常委会及时调整了工作重点,通过听取相关专题汇报、组织市、县人大代表专题视察等形式,有效地推进了全县灾后重建工作。

------分隔线----------------------------